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儿科护士如何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具备娴熟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知识,并运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把儿科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儿及其家属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反应,这对患儿疾病的治愈及身心康复起着积极作用。儿童心理特点是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但活泼好动,情绪情感表露直接、单纯,......

点击显示 收起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具备娴熟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知识,并运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把儿科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儿及其家属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反应,这对患儿疾病的治愈及身心康复起着积极作用。儿童心理特点是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但活泼好动,情绪情感表露直接、单纯,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儿童难以发挥在疾病中主观能力作用。因此,儿科患者心理护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给患儿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先,医护人员的服装要干净整齐,无破损及血迹,因为肮脏破旧、带血迹的衣服会给患儿恶性刺激,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我们医护人员说话要和蔼、可亲、耐心、细心,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疼爱他们,使他们对我们产生亲近感容易接受我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操作时医护人员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或减轻患儿疼痛感,否则容易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所以,第一印象关系到今后心理护理的效果,决不可轻视。

  2  掌握好患儿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患儿的心理护理

  患儿由温暖的家庭,忽然来到陌生的医院,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而且又亲眼目睹小朋友接受打针、手术等治疗,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另外儿童的模仿性和好学上进的心理很强,因此,我们护理要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组织他们一块做游戏、学习、讲故事等,消除他们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愉快接受治疗、检查、尽早康复。

  儿科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技术操作技能,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各有差异。新生儿、婴幼儿皮肤细嫩,感知力比较弱,治疗时,动作要轻快,力求做到一针见血,尽量减少刺激引起的哭闹;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对疼痛敏感性较强,可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在做各种治疗前,耐心地向患儿交待操作过程及目的,使患儿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并以沉稳的工作态度及过硬的基本功,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大病房作各种治疗时,应注意从“老病员”或年龄稍大的患儿做起,这样,势必会受到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在做心理护理时应特别注重一个特殊问题,那就是儿科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心理状态的支持和安慰,因为孩子生病以后,父母的心理会产生悔恨感、罪恶感、焦虑感、承诺感。

  否认能起到缓冲作用,使父母有一定的时间重新镇定下来,父母认为到医院就万无一失,体温稍降,就急于要求出院或者对治疗提出异议,甚至还提出一些无理或无关疾病的治疗、检查,对此,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加以解释,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当患儿及其父母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时,他们的反应由否认转化为恼怒,此时,他们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无痛痒的小事上,比如嫌病房拥挤,或太吵闹,抱怨医生未用好药,以此为理由,发泄怒气。此时,我们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休养,不要急于反驳或严肃批评,应灵活机动地给予恰当的解释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反之,当家属火冒三丈,非常气恼的时候,我们若给予针锋相对,就会使局面更糟,所以,护理人员要有开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面对危机,能坦然处之。

  患儿及父母的抑郁情绪,常常表现得很突然,这一期间,让父母与孩子多接触、多亲近对孩子及父母均有益。承诺阶段,父母面对现实逐渐平静下来很好地配合治疗,患儿父母及医护人员关系融洽,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使患儿很快恢复。

  总之,护理人员准确观察患儿的心理特点,不断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要求,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对完善儿科护理,提高儿科的护理水平,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编辑 夏  露)

  作者单位: 044300 山西省平陆县人民医院儿科

作者: 郭佩兰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