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6期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6例住院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并发症、药物治疗知识不了解。6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饮食治疗、自我保健知识不了解。...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6例住院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并发症、药物治疗知识不了解;6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饮食治疗、自我保健知识不了解;5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诱因不了解;90%以上的患者有饮食指导需求,80%以上的患者需要用药指导、出院宣教指导,70%以上的患者需要入院宣教及疾病知识的指导,60%左右的患者需要心理、活动休息方面的指导。结论  护士应根据患者对反流性食管炎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健康教育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与疼痛,可并发食管消化性溃疡或狭窄[1]。如反流性食管炎得不到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可因胃食管反流使反流物对食管黏膜造成损害,从而导致重度食管炎、食管穿孔甚至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可促使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从身心两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据此,我们对接受治疗的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从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两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6例,均经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以及食管滴酸试验、食管下段pH测定和食管测压检查确诊。其中男43例,女13例,年龄22~58岁,平均40.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6例,初中及以下20例。职业:农民8例,工人10例,职员25例,干部8例,其他5例。均意识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即病因、诱因、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自我保健及并发症知识等;(2)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即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出院宣教、入院宣教、疾病知识指导、心理指导、活动休息等。其信度经有关专家论证。于患者入院后第三天由专人发放问卷,采用统一讲解语进行解释,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为100%。

  1.2.2  评价方法  疾病的认知程度,分为不了解、基本了解、了解3类;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分为强烈需求、一般需求、无所谓3类。均按次序由多到少排序。

  2  结果

  2.1  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见表1。

  表1  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略)

  2.2  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  见表2。

  表2  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  (略)

  3  讨论

  3.1  患者对疾病认知与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住院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并发症、药物治疗知识不了解;6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饮食治疗、自我保健知识不了解;5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诱因不了解。说明大多数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保健知识,表明开展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提示我们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帮助患者形成健康意识、健康形成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通过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有关知识,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反流性食管炎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患者有饮食指导需求,80%以上的患者需要用药指导、出院宣教指导,70%以上的患者需要护士对其进行入院宣教及疾病知识的指导,60%左右的患者因对疾病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活动休息方面的指导。提示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评估患者的学习需求,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需求的紧迫性,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调查还显示,有21例患者对健康教育持无所谓态度,进一步分析发现,21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外,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提示受教育程度与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呈负相关,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对这类患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健康教育方式,多与患者沟通,认真评估患者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患者的兴趣,将其注意力由关注治疗转移到关注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健康教育上来。

  3.2  健康教育

  3.2.1  健康教育的时机与针对性  有调查显示,临床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健康教育时机不当占所有问题的70.59%,而护士把握健康教育的时机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健康教育无针对性、流于形式占90.76%,居所有问题之首,其中不评估患者学习需求是最主要的原因[3]。因此,护士在健康教育前应评估患者的学习需求,掌握患者住院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心身状况、感知能力,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把握住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进行相关内容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有效地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3.2.2.1  入院宣教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入院时常有烧心、反酸、反胃、咽下困难和胸骨后疼痛等不典型症状,须与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等疾病相鉴别,因此患者想尽快得到医生的诊查,及早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不良反应及预防,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并能得到饮食、卫生、休息、心理方面的指导。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倾听患者的主诉,利用各种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个别需要、个体差异及经济状况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同室病友,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3.2.2.2  饮食及活动休息指导  为了减少胃食管反流,患者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饮食宜清淡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应少饮含气或酸性饮料和辛辣刺激性饮品,如桔汁、柠檬汁、汽水、浓茶、咖啡、辣椒等;少食甜品和高脂饮食,如巧克力、肥肉、煎鸡蛋等;禁吸烟、饮烈酒。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3.2.2.3  用药指导  改善胃动力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措施,常用药物为多潘立酮和莫沙比利等口服药;使用抑酸剂可降低胃内酸度,有助于缓解反流症状,常用药物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静脉制剂;使用黏膜保护剂能增加黏膜对酸碱的抵抗力,促进上皮损伤修复,常用药物有思密达、铝碳酸镁等。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有效剂量、维持量、使用方法、治疗特点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避免或减少由于患者对药理机制及作用认识不足而导致的不遵医嘱服药和随意要求医生停药的现象。

  3.2.2.4  疾病知识指导  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知识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对高中及以上文化者,接受能力强,疾病知识的教育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如讲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理、相关检查及意义等;而对文化程度较低者,接受能力较差,理解力不强,可用简明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诱发因素、治疗目的、自我保健常识等,使患者易于掌握和接受。

  3.2.2.5  心理指导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病情轻重,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程度不一,病情轻、症状控制佳者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焦虑,病情重、甚至有癌前病变者易产生恐惧、焦虑或抑郁心理。对前者,护士仅需满足患者的一般心理需要,包括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及时有效的治疗、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作耐心细致的解释、提供疾病的相关信息等;对后者,主要给予心理支持,如治疗性沟通、鼓励、安慰、关心患者,同时介绍与其病情相似的治疗效果好的病例,消除其顾虑,使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2.2.6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出院指导,保证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系统性及完整性,也是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护理的前提和保证[4]。患者在出院前,应了解继续治疗与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这对巩固疗效、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患者出院前1~2天,护士应给予及时、正确的出院指导。患者应禁服茶碱类、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安定、黄体酮、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因其对食管黏膜有刺激,又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功能降低,使胃内容物易于反流;消除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恶心呕吐、严重呃逆、哮喘、便秘时屏气用力排便等;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症状,如保持躯干直立而不要做躯体前倾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部15~20cm,餐后不平卧,避免剧烈运动,肥胖者可适当减肥以减轻腹压;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压力;遵医嘱继续口服制酸剂及促胃动力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李宗明. 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36.

  2  朱晓军,黄文贞,童惠芳.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 护理学杂志,2003,18(3):230.

  3  胡容. 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1.

  4  周宏珍,杜兰芳,李苏云,等. 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出院指导.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87-288.

  作者单位: 430022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毅  文)

作者: 熊宇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