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基层医院儿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压力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这是压力学之父塞利的观点,而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1]。现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群已和职业经理人、学校老师并称为职业压力最大的三个群体。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医院的地位以及社会对她们提出的要求等因素,都是压力所在。而作......

点击显示 收起

     压力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这是压力学之父塞利的观点,而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1]。现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群已和职业经理人、学校老师并称为职业压力最大的三个群体。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医院的地位以及社会对她们提出的要求等因素,都是压力所在。而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十余年的护士,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儿科护士存在的压力源。这些压力源的存在,对护士身心造成诸多不容忽视的影响,并且导致对工作的倦怠。

  1  压力源

  1.1  生理性压力源 

  基层医院儿科病房护士人手少,陪伴多,资金匮乏,需要的仪器设备不足,工作量大,导致护士易疲劳等。

  1.2  心理性压力源 

  个人期望值高,担心出现差错事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困难,从而产生焦虑、生气、挫败感。

  1.3  社会性压力源 

  护士社会地位低,护士的贡献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患者及家属不礼貌的行为,如因为儿科护士行头皮穿刺一针未成功被家属打骂已屡见不鲜。同事之间的不理解,缺乏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长期倒班,不利的工作环境造成儿科护士顾不上自己的家庭,由此产生家庭的矛盾与冲突。

  1.4  物理性压力源 

  基层医院儿科陪伴多,工作环境拥挤嘈杂。

  1.5  文化性压力源 

  基础医院儿科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新,新的疾病的发现,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监护手段也越来越复杂,而基层医院护士不能得到及时培训,使护士感到缺乏自信和不胜任[2]。

  2  可能导致的影响

  2.1  心理影响 

  上述压力源长期作用,导致儿科护士表现为病理优势情感[3]。具体表现为:焦虑、抑郁、狂躁。有研究表明,儿科工作环境最喧闹,儿科护士情绪最焦虑。

  2.2  生理影响 

  由于压力源过强或过长时间侵袭机体,使机体适应性资源耗尽,故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御压力源。这样,不良的生活反应可能会不断出现,最终导致个体免疫力下降,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压力可能成为众多疾病的原因或诱因,而疾病又会对机体构成新的压力源。有研究表明,儿科护士大约有三成患有失眠、头痛、胃病、甲亢、腰椎间盘突出、肾病等。

  2.3  工作影响 

  压力源的存在,心理、生理的不良刺激,常常导致儿科护士缺乏安全感及归属感,乃至自尊及自我实现不能被满足,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有学者[2]指出儿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更高,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满意度降低,缺勤、离职、医疗事故和个人意外的发生率增加,并可能激化个体的各种危机,导致冲动行为等。
综合上述因素,也造成了护理队伍的不稳定。

  3  干预措施

  3.1  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

  3.1.1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管理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不同的活动,使护理人员精神放松,增进相互了解,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工作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科风。

  3.1.2  注重职业防护 

  (1)减少职业危害,如消毒剂的普遍应用对护士手、眼等的危害、针刺伤等。医院管理者除定期开展有关职业防护的讲座外,还应在醒目处设安全提示。(2)开展法律讲座,以提高护士的法律常识,以及必要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护理部定期安排并组织落实。(3)参加职业保险,降低职业风险。

  3.1.3  提高工作满意度 

  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较成人科室护士低,医院管理者应综合利用各种激励资源,如改善工作条件、鼓励个人发展、适当提高待遇等,通过角色转换,设身处地为护士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充分理解并保护护士的自尊心。

  3.1.4  重视护士的需求 

  护理管理者应注意倾听护理人员的意见,组织好集体内部真诚而持久的合作,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生活的幸福感。专家以为,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工作满意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管理者应与护士经常沟通,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和对工作的看法和认识。

  3.2  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 

  通过进修、脱产或半脱产学习、鼓励自学等形式,创造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以满足个人的求知欲和适应工作的需求。

  3.3  加强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培养健康人格,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增强护士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37.

  2  王翠丽.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47-48.

  3  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

  作者单位: 637000 四川南充,南充市中心医院

  (编辑:丁剑辉)

 

作者: 杨芳,陈华明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