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

外固定架治疗骨折的护理和功能锻炼要点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自1996年以来,我科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创伤引起的四肢管状骨骨折386例。外固定架能实现闭合复位,而其复位后固定效果较其他传统方法稳定,复位后可以允许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和锻炼。对开放骨折更有独特优势,临床效果满意。但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也有其不足,如费用较高。...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6年以来,我科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创伤引起的四肢管状骨骨折386例。外固定架能实现闭合复位,而其复位后固定效果较其他传统方法稳定,复位后可以允许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和锻炼;对开放骨折更有独特优势,临床效果满意。但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也有其不足,如费用较高。在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时注意以下几点。

    1  预防针道感染

    针道感染较多见,严重的感染将被迫拔针而中止治疗。文献报道感染率达35%,大部分属表浅感染。

    1.1  感染源  (1)没有在较好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2)针的进出口处皮肤过紧,针孔太小,早期的轻度表浅感染引流不畅,可使感染发展而深入。(3)针进出口处有一侧皮肤太紧,使皮肤压迫性坏死,而致感染。固定针松动,来回滑动。

    1.2  针对以上原因的预防及处理  (1)加强针孔周围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75%酒精擦拭针孔及周围皮肤。(2)一般术后针孔不用纱布包扎,暴露更有利于引流和局部干燥,若有局部红肿、疼痛现象,应立即嘱患肢制动,给予伤口换药,清除分泌物,必要时切开引流,给予抗生素治疗。(3)注意防止皮肤压迫性坏死,组架外固定器时应注意保持皮肤与支架之间的适当距离,一般不宜少于3cm。如肿胀造成针孔皮肤产生张力,应及时通知医生切开减张,以免皮肤坏死。(4)每天应检查钢针固定处有无松动,松动的钢针易于滑出,也没有加压和牵拉作用,还容易发生针道感染。

    2  防止骨折端移位

    外固定架是将骨折两端用针钻入,在皮外将穿入骨骼的针固定在外固定架上,而达到骨折端良好的对位和固定的目的,固定的稳定性产生在钢针与外固定架连接处和外固定架自身的各个调节关节处。如果在骨折端骨性愈合前钢针在固定处松动,就会失去固定作用,骨折端会产生畸形,导致畸形愈合甚至延迟愈合、不愈合。术后护理时应每天检查钢针在固定处有无松动,一旦发现有松动,甚至骨折肢体出现畸形,立即报告医师,在骨折术后2周之内,骨折端属于纤维性连接,通过调整还可以纠正早期的成角与旋转畸形。

    3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决定功能锻炼方式
   
    骨外穿针固定并非绝对坚强的固定方式。钢针具有一定弹性,并且钢针与骨的接触点和钢针与外固定架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较长,这种结构决定了外固定架固定后的骨折端并非绝对稳定。因此,对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作外固定架固定后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功能锻炼。(1)对于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属稳定性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后骨折端可加压,并早期可轻度负重,45天后松开加压杆及外固定架长度控制螺母,可正常负重。(2)对于小腿螺旋性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后,使用加压杆维持小腿正常的长度,早期不负重,锻炼骨折端上下关节及肌力,45天后保护性轻度负重,并逐步改为患肢正常负重,3个月左右松开外固定架长度控制螺母,正常负重。(3)对于粉碎性骨折,不做切开复位,只用外固定支架维持患肢正常长度,严禁负重,待骨折端有骨痂形成后,开始保护性下地部分负重,根据骨痂生成情况,决定外固定架长度控制螺母的松开时间。采用以上方法,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端再次移位及骨折畸形愈合的机会。

    4  在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向患者讲清外固定架的原理和优点,消除其惧怕疼痛、骨折移位等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锻炼。(2)应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患者站立后往往出现患肢红、紫、肿胀,此为一种正常反应,逐渐锻炼反复适应,即可减轻或消失。有时针道周围有少量渗血,这是由于负重后,钢针周围皮肤的牵拉或滑动造成的,一般会自动停止或应用小纱布缠绕压迫。(3)出院后1~2周门诊复查,指导患者继续拄拐带架锻炼,休息时将患肢抬高,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编辑:乔  晓)

    作者单位: 102401 北京,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外一科

作者: 张彦茹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