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

冠心病介入诊治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1]。目前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介入诊治的出现给很多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他们解除了痛苦。但是......

点击显示 收起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1]。目前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介入诊治的出现给很多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他们解除了痛苦。但是一种新的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的疑虑。我院通过对2004年1~12月在我院进行了介入诊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的特殊心理问题,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使其消除顾虑更好地配合诊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2月在我院进行了介入诊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16例,男63例,女53例,年龄28~86岁,平均57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16例,球囊扩张术61例,经皮支架植入术46例,起搏器植入术9例。

    1.2  方法  对116例介入诊治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焦虑、恐惧、紧张、情绪低落、期望5项基本心理问题,发放问卷116张,回收问卷116张,回收率100%。

    2  结果

    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不断地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满足其需求,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2],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恢复减慢,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不能提高。根据本文调查,116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情况见表1。

    表1  116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略)

    2.1  紧张  由于这种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对很多冠心病患者来说很陌生并对这种新的技术不是很了解,害怕和担心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如手术安全性、术中和术后疼痛、出血,从而精神上处于紧张状态。

    2.2  焦虑与恐惧  对医生的技术不能信任,不了解手术的过程、持续时间及担心术中或术后发生不良后果而对介入诊治缺乏信心。患者对自己病情以及疾病本身的不了解和频繁的心前区疼痛造成了很大的恐惧感。因手术费用较高而担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对术后的康复缺乏信心,担心生活不能自理,以及个别患者缺乏家属的支持和关心,使患者自己没有能力承受太多的压力而造成焦虑的心理。

    2.3  情绪低落,对康复失去信心  由于冠心病的反复发作,长期大量口服硝酸甘油制剂、抗凝剂、调脂剂等效果不理想,让患者的身体上饱受病痛的折磨,心理、生理上都对治疗失去了信心。由于有些患者对这种新的诊疗手段也并不能马上接受,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延误康复的时间。

    2.4  期望  患者希望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最佳的效果、最全面的护理,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关心、同情和重视。希望自己不出现任何不良后果,能尽快康复,更好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护理对策

    3.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语言、着装、动作及专业技术水平上给患者留下好的印象,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和亲切的感觉,获得患者的尊重[3]。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尽快让患者熟悉病区内环境、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主动热情,让患者感到温暖。如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该随时陪伴在患者床旁,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轻松的氛围[4],使其处于身心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的心理  患病后,人的心理社会反应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焦虑情绪,鼓励其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并帮助其共同消除这种不良的情绪影响,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如冠心病介入诊治的费用就是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应该主动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和解释:因为手术器械的科技含量与一次性使用决定了高昂的费用,也正因为如此,手术的安全性、优越性、科技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还要让患者了解介入诊治对冠心病的重要性,由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当然也应该接受好的治疗。

    3.3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由于冠心病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应主动和他们进行沟通,多巡视病房,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和家属一起共同满足他的需要。有个别的老年患者家里没有人来或很少有人来照顾关心,这样就会使其产生更多的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更应该多陪伴患者,多倾听患者的心声,多与患者沟通,并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安慰,理解和同情应贯彻始终。

    3.4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冠心病患者都是经常住院,这样使其心理压力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没有康复的希望,降低了对疾病恢复的信心。此时应该加强患者在疾病知识方面的指导,加强其对治疗方面的了解,使患者重视自己的健康水平,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宣传画以及相邻病友的术后感受向患者讲授介入诊治过程的安全性、科技性、优越性,使患者看到希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主要教给患者一些促进健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应少食多餐,进食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多维生素、多粗纤维、多蛋白质的营养易消化饮食。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饮食、咖啡等。(2)戒烟戒酒,并让患者家属支持帮助患者。(3)常规运动,其益处在于:①提高心血管功能;②增加冠脉血流量;③减少冠心病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4)坚持服药,了解服药的重要性尤其是抗凝药物。(5)注意休息,避免用力排便,避免重体力劳动。(6)保持情绪平稳,以平常心乐观处事。(7)出院后要定期门诊回访。

    【参考文献】

    1  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89,214.

    2  张树森.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

    3  陈素坤,王述彭,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指导.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36.

    4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90.

    (编辑:夏  琳)

    作者单位: 617068 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张丽娟,周莉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