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心脏直视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及体外循环对机体环境的影响,造成患者循环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所以要求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准确、安全、有效。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快速发展,对术后药物的应用和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本组139例心脏......

点击显示 收起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及体外循环对机体环境的影响,造成患者循环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所以要求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准确、安全、有效。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快速发展,对术后药物的应用和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本组139例心脏直视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总结出一些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至今,我院对139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62例,房缺、室缺修补术52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4例,法洛四联症纠治术11例。对这139例患者均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维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1.2  常用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硝酸甘油、米力农、艾司洛尔等。

    2  给药

    2.1  给药方法  通常以μg/(kg·min)为单位来计算药物浓度,同时借助于微量注射泵来调节速度。计算公式为:配制药量(mg)=体重(kg)×3,将此药物稀释至50ml的液体中,用注射泵输注。3为常数,则泵入1ml/h=1mg/(kg·min)。公式中任何一项都可以按比例增减,以达到所需的给药剂量。

    2.2  给药途径  选用深部静脉穿刺注射药物,常用静脉有:颈内、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

    3  监测指标

    3.1  心电图监测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药物性心律失常,如有发生,应正确选择药物并调整剂量,一般维持心率成人在60~100次/min,小儿120~150次/min。

    3.2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动脉压是维持各组织器官有效灌注的基本条件,一般维持在70~80mmHg(平均压)。

    3.3  左心房压力(LAP)的监测  左房压可反映左心功能和血容量的情况,术后每隔30~60min测量1次,应维持在1.6~2.0kPa。

    3.4  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CVP是反映右心功能及循环血量情况的有效指标。测压前先测零点,测压管内不能有气泡,保持通畅,正确记录,正常维持在8~12cmH2O。

    3.5  尿量的监测  尿量是反映有效血容量和肾血流灌注的敏感指标,应每小时测量1次,要求尿量不少于0.5~1ml/(kg·h)。在用药过程中,以上各监测项目并不是独立分开的,应结合患者皮肤颜色、温湿度、末梢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脉搏强弱、血气检查有无酸碱失衡等,综合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有效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注情况,根据结果随时调整用药的速度和剂量,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

    4  用药体会

    (1)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并在注射器上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及配制时间。(2)所有的血管活性药物均要单独配制,现配现用,以免搁置过久,加重不良反应,如使用硝普钠,应注意避光,每4h更换1次。(3)凡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通道上加用其他药物或测CVP都是不允许的,且不能在此通道上推注任何其他药物,以免引起血压和心率发生较大幅度波动,甚至造成生命危险。(4)扩血管药物和缩血管药物不能共用一个静脉通道,避免影响药物的调节。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注意有无药物的相互干扰而影响疗效。(5)对于血管活性药物的调节,应逐加逐减,不可幅度过大,以免造成患者循环不稳定。(6)微量注射泵上的报警装置不能显示液体渗漏,所以护士应经常检查注射器、延长管、连接处和穿刺部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所有的血管活性药物在用完前均要及时更换,护士应熟知注射泵性能,以免因更换不当造成患者病情波动。

      作者单位: 213002 江苏常州,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编辑:朱兆耘)

作者: 尤正华,金海莲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