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222例剖宫产术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我院1999年初~2004年12年中收治分娩的孕产妇为2970例,其中剖宫产222例,将前3年作为第一组,后3年作为第二组加以分析。结果:第一组剖宫产手术率为4。80%(72/1500),第二组剖宫产手术率为10。剖宫产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41岁,以21~29岁年龄段为多,而且初产妇占95%以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我院1999年初~2004年12年中收治分娩的孕产妇为2970例,其中剖宫产222例,将前3年作为第一组,后3年作为第二组加以分析。结果:第一组剖宫产手术率为4.80%(72/1500),第二组剖宫产手术率为10.20%(150/1470)。剖宫产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41岁,以21~29岁年龄段为多,而且初产妇占95%以上。剖宫产指征占前5位的分别为头盆不称、臀足位、产前出血、胎儿宫内窘迫、重度妊高征。围产儿结局:第一组阴道分娩1434个,新生儿死亡28例,占1.95%,第二组阴道分娩新生儿1328个,死亡13例,占0.98%;第一组剖宫产出生新生儿73个,死亡1例,占1.37%,第二组剖宫产出生新生儿151个,死亡2例,占1.32%,两组比较,第二组阴道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第一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第一组剖宫产手术率偏低,而第二组比较恰当地掌握了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未受社会因素干扰。

    【关键词】  剖宫手术;婴儿死亡率

    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自1999年陆续开展了妇科与产科的大中小型手术,使本地区妇产科患者能够就地诊断与治疗。现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的剖宫产患者加以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剖宫产手术率  近6年总分娩产妇数为2970例,其中剖宫产手术为222例,占分娩总数的7.47%。将前3年(1999~2001年)作为第一组,分娩数为1500例,其中剖宫产术为72例,手术率为4.80%。后3年(2002~2004年)为第二组,总产妇数为1470例;其中剖宫产数为150例,剖宫产手术率为10.20%。见表1。表1  近6年我院剖宫产手术情况

    1.2  剖宫产手术与年龄的关系  本组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41岁。两组均以21~29岁者居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剖宫产术与年龄的关系 

    1.3  剖宫产手术与产次的关系  第一组中初产妇70例,占97.22%;经产妇2例,占2.78%。第二组初产妇147例,占98.00%;经产妇3例,占2.00%,其中1例为第4产。

    1.4  剖宫产指征及其变化  见表3。 表3  剖宫产手术指征

    1.5  围产儿死亡率  第一组活产新生儿1434个,死亡28例,围产儿死亡率1.95%;剖宫产新生儿73个,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7%,第二组阴道分娩新生儿1328个,死亡13例,围产儿死亡率0.98%,剖宫产新生儿151个,死亡2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2%。

    2  讨论

    2.1  剖宫产率  当今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美国20世纪40~50年代剖宫产率为4.1%,20世纪60年代为6.3%,1975年超过15%;国内20世纪50年代为1%~2%,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升到20%~30%,个别地区达40%左右,低者在10%左右[1]。我院1999~2001年为4.80%,2002~2004年为10.2%。

    2.2  剖宫产术与年龄产次的关系  由表2可知,两组均以21~29岁者居多,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均以初产妇为多,第一组初产妇占97.4%,第二组占98.0%,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2.3  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2.3.1  头盆不称  第一组13例(18.06%),第二组43例(28.67%)。就诊断而言,应以骨盆正常,胎儿巨大,胎头跨耻征阳性,试产后不能阴道分娩方可诊断为头盆不称。但本文中有些属于头位难产的范畴,如枕后位、高直位、倾势不均,甚至宫缩乏力、宫缩不协调而致的产程停滞,处理后不能分娩者均归为此类。由表3可知,这类原因手术者占首位。

    2.3.2  臀足位  此类孕产妇分娩存在着新生儿死亡和损伤的危险,为降低损伤和死亡,我院在第二组对臀足位适当放宽指征,甚至动员其剖宫产。结果第一组12例(16.67%),第二组43例(28.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3  产前出血  第一组7例,其中1例为中央型植入性前置胎盘;第二组5例,其中1例为轻度胎盘早剥,其余4例为部分性前置胎盘。这可能与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及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使产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第二组无致命性的产前大出血。

    2.3.4  胎儿宫内窘迫  共39例,占总剖宫产数17.57%,术后评分≥8分者占89.8%,这与术前及时纠正宫内窘迫有关。但有些术前并无宫内窘迫,而剖宫产术中取出新生儿出现窒息,这与观察不周或术中取头时间长短有关。另外,有些是由个体诊所转来,或因其他原因而手术,取出时已新生儿窒息严重,甚至有2例死亡。

    2.3.5  重度妊高征  轻中度妊高征可转为重度妊高征,我院对妊高征患者不做常规剖宫产术,有些因其他指征手术,仅因妊高征而手术者共15例(6.76%),其中2例发生产前子痫,控制后行剖宫产术,1例术后2h发生子痫,虽无一例母儿死亡,但对此类患者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避免子痫的发生。

    2.3.6  其他  骨产道异常如骨盆均小而无头盆不称也可试产;有剖宫产史的如前次手术原因及术式不明者不应试产;妊娠合并肌瘤者一经发现,尽可能维持孕足月再行剖宫产术,因阴道分娩易出现胎头梗阻,产后易发生子宫收缩不良性大出血。我院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早产后发生致命性大出血而被迫行子宫切除才保住性命。对妊娠合并心脏病者应放宽手术指征,我院收治4例中仅1例剖宫产,其他3例不同意手术,其中1例于产后4个月猝死。

    2.4  围产儿死亡的比较  第一组阴道分娩新生儿数为1434个,死亡28例,占1.95%,第二组阴道分娩新生儿数1328个,死亡13例,占0.98%;第一组剖宫产新生儿73个,死亡1例,占1.37%,第二组剖宫产新生儿151个,死亡2例,占1.32%,两组比较,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阴道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本文总结了6年的分娩及剖宫产患者共2970例,无一孕产妇死亡,从文中看,1999年剖宫产率为3.31%,而围产儿死亡为2.48%(12/484);2004年剖宫产率为11.73%,围产儿死亡率为0.43%(2/469),在国家卫生部规定标准0.5%以内[2],说明基本排除了其他因素,恰当地掌握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而第一组的剖宫产手术率偏低,使阴道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卫生部规定的标准0.5%,所以,就某个指征来讲应该放宽,有的又需要严格掌握,从而使剖宫产手术率既保持最低水平,又要保证母儿安全,还要减少新生儿伤残率。

    【参考文献】

    1  鲁小红,黄醒华.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53.

     作者单位: 510380 广东广州,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医院妇产科

    (编辑:萧  凝)

作者: 吕季容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