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5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实行同样康复和护理模式,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根据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增减疗效评价,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  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均根据梗死面积和病程酌情应用甘露醇(以小剂量为主)、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两组实行同样康复和护理模式,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根据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增减疗效评价,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确切疗效,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护理

      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已成为严重的医学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约75%的脑卒中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的后遗症,且恢复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脑梗死的基本病理过程是脑部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闭塞,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在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脑血管的闭塞引起其支配区域为中心的脑血流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死亡。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在改善脑供血的同时,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少受各种代谢毒物的损害,从而改善愈合。依达拉奉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应用较广泛,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62例患者均为发病初期,其中男31例,女31例;年龄49~61(50±11)岁,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6~18(11±5)h,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全部系行头颅CT检查证实并排除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疾患。两组病情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每日2次,14天为一疗程,尽可能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给药。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两组均根据梗死面积及病程酌情应用甘露醇,以小剂量为主,常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并对高血压糖尿病做相应的处理,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2周疗程结束时,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增减评价疗效。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2.2  两组起效时间  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见表2。表2  两组起效时间对比

    2.3  药物不良反应  试验组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意识、瞳孔、瘫痪的程度,能及时了解生命中枢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也是判断病情轻重及进展的重要指标。

    3.2  药物护理  入选病例均为成年人,治疗组以0.5 mg/kg体重剂量,每天2次,每次30 min内静脉滴注,尽可能在发病24 h内开始用药,本品与各种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浓度降低,不可与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混合成同一通道静滴(混合后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切勿与癫痫药物混合(产生混浊),因此,应避免与这类药物同时使用。

    3.3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数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大都留下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如悲观失望,对生活丧失信心,认为自己成了社会和家庭的包袱,种种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不利于健康锻炼的实施,因此,必须做好心理疏导,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谈,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结反应模式,分析病情时给患者讲有利的一面,重点在于促进患者早日达到生活自理,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另外,患者离不开亲人和社会的帮助,亲人精神和生活上的大力支持,温馨、关爱的环境有利患者的康复。

    3.4  促进有效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体弱,大多数患者有呼吸道功能减弱,神精反应迟钝,以致造成咽部肌群完全麻痹,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感染。一旦感染后,肺部痰液增多,对症状轻的患者,应鼓励在分泌多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注意配用多功能摇床,在病情许可时取半坐卧位,头偏向一侧,每2 h翻身叩背1次,帮助痰液的排出。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及按压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其咳痰,吸痰时用的吸痰管及无菌液要保持无菌,动作要轻柔、无创、敏捷,口腔、鼻腔吸痰管各部位要专用,同时间断氧气吸入。

    3.5  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  对患者饮食要进行正确的指导,能促进疾病的康复,给予低胆固醇、低脂肪食物,避免过食肥甘厚味、烟酒及辛辣刺激的食品,同时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因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血压的高低和盐的摄入密切相关,减少盐的摄入可使血压降低,使各种脑中风的发病率降低1/4,在老年人中减少盐的摄入的预防作用更加明显,我们指导家属让患者多喝含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汤,如鱼头汤、瘦肉汤、骨头汤等,把汤煲好后放入适量的青菜,同时鼓励患者多吃水果,指导家属调理好三餐,搭配好营养,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对食欲不好的,应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尽量保证足够的热量。

    3.6  肢体锻炼  注意翻身防褥疮,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发生肢体偏瘫的较多,肢体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属社会的生活状况。而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就成了康复的重点,康复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恢复行走,把残疾减到最低限度。国外学者一致认为,肢体停止活动1周,即引起肌肉萎缩,因此,康复应及早进行。在临床中,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清,神经系统症状不在恶化48 h后,就应着手进行康复训练,首先对患者肌力进行评估,然后和家属一起制定锻炼计划。每天护士协助家属对患者进行瘫痪肢体功能性屈伸锻炼2次,每次20~30 min,并配合推拿、按摩、针灸等疗法,刺激患侧肢体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能下床者,鼓励他们多做床下活动,指导患者自我锻炼,每天平衡来往走动,逐步增加步行能力,训练上肢的上举外展或用健侧手扶着患侧手进食,梳头等训练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一些精细动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根据偏瘫的程度、肌力、体力,对患者进行按摩,伸曲时均需达到功能位置,肢体训练时应从大关节开始,逐步到小关节做被动运动,对上肢主要进行持物、握拳、拿等功能的锻炼,帮助患者恢复社会适应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鼓励他们尽早下床活动锻炼,尽早恢复患者的生命功能。

    3.7  语言功能的训练  开始1周鼓励患者发音及锻炼舌头的伸缩,搅动功能,第2周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语言不利者宜加强语言训练,积极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开始单音对答,发展到用单词对话,并增加手势与口的动作,循序渐进避免急躁情绪,对患者的态度要和蔼,耐心解释,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避免刺激患者,对于语言恢复较慢的患者,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并每天增加单音训练,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4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自由基是脑缺血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依达拉奉是一个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脑梗死的急性期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作用机制:(1)依达拉奉是羟自由基最强的清除剂,可防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阻断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作用,由于缺血后在灌注和不伴有在灌注的缺血相比,前者更容易产生自由基,因而依达拉奉对缺血在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对容易引起缺血在灌注损伤的脑栓塞,疗效特别显著。(2)溶栓疗法缩短为3 h,依达拉奉具有抑制缺血半暗带扩大的作用,在脑梗死早期可延长半暗带的治疗时间,扩大溶栓的治疗窗,为溶栓治疗的实施争取时间,并可取得更好的疗效。(3)依达拉奉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和神经细胞避免因氧化作用而造成损害。(4)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和灌注时造成的脑水肿有抑制作用。(5)由于脑血管痉挛产生的本质在于自由基的参与,依次依达拉奉有抑制脑血管痉挛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害有关,其对缺血缺氧造成的脑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临床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发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结合早期床边康复治疗能更大程度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单位: 100037 北京,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编辑:宋  晓)

作者: 茹瑞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