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3期

腹部逆行反折皮管治疗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疗效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腹部逆行反折皮管治疗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疗效与护理(pdf)[摘要]目的研究胸腹部皮管治疗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锁骨下皮管、腹部顺行皮管、腹部逆行反折式皮管治疗手指皮肤脱套伤62例,结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随访6个月~1年,将三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腹......

点击显示 收起

    腹部逆行反折皮管治疗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疗效与护理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腹部皮管治疗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锁骨下皮管、腹部顺行皮管、腹部逆行反折式皮管治疗手指皮肤脱套伤62例,结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随访6个月~1年,将三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  腹部逆行反折皮管外观满意71%,臃肿14%,瘦尖14%,功能满意90%,功能差10%。 结论  腹部逆行反折皮管的皮管缝线位于手指的背侧,利于术后手指的握捏,并可防止掌侧瘢痕挛缩,且局部易保持干燥,使蒂部不易糜烂,利于术后观察和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及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是手指功能恢复的关键。

    [关键词]  手指皮肤脱套伤;腹部逆行反折式皮管;疗效;护理

    人类的高度智能大部分能通过手显示出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也是情感表达的有力工具,还有语言的辅助作用,故手外伤后保存手的形状及恢复手的功能相当重要。临床上单个或多个手指皮肤脱套伤较多见,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常被简单地将外露指骨截除,残端修整,使伤指缩短,影响外形及功能,对患者的劳动能力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拇、示、中指的治疗,不管是否同时有其他手指的同等伤情,均宜采用管状皮瓣为好[1]。我院骨科1998~2005年共收治手指皮肤脱套伤行胸腹部皮管包埋转移术62例,尤其是采用腹部逆行反折式皮管,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58例,女4例,年龄6~52岁,其中拇指皮肤脱套伤30例,示指28例,中指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2 h,平均7 h。创面均有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均为挤压伤或机绞伤,尤以水泥搅拌机伤为最重。手术方式:锁骨下皮管术23例,腹部顺行皮管术18例,腹部逆行反折皮管术21例。

    1.2  手术方式  彻底清创,使患指的伤口边缘为血运完全正常的健康组织。设计皮瓣,用橡皮膜贴着创面,比划着剪出创面形态,切取皮瓣,在蒂宽与蒂长的比例合适后,尽量将皮瓣的厚度削成患指正常皮肤的厚度[2]。游离皮瓣前先将皮肤及深筋膜暂时固定几针以防皮下撕脱影响血运,缝合皮管时要全层,以利于患指的插入。缝完皮管后再拆除原皮瓣固定线。供区周围适当游离,均可一期缝合,连接皮管与患指插入皮管,用3-0丝线严格对合缝合皮管与受区的皮肤皮下,以利供受区的侧支循环正常建立。术后用纱布将患指适当托起,使皮管的蒂部不皱折。最后用中单将患肢与躯干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30天后断蒂,62例皮管全部成活,并发症:蒂部潮湿糜烂致感染6例,均为外观臃肿的皮管。手指掌侧瘢痕屈曲挛缩6例,均为皮管缝合线位于受指的掌侧。部分皮管坏死3例,为张力较大(缝合或外固定不当)所致。

    2.2  外观  满意,皮管厚度与受指皮肤厚度一致;臃肿,是术者为加强血运而保留皮下血管网甚至知名血管[2],使皮管厚度大于受指皮肤厚度所致;瘦尖,是术者担心皮管血运不好,故尽量少带脂肪而使皮管厚度小于受指皮肤厚度所致。

    2.3  功能  随访6个月~1年,参照《手外科学》第2版对肌腱修复疗效的评价标准[1]。优:功能为健指的81.5%以上,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220°。良:功能为健指的75%以上,TAM 200°~220°。中:功能为健指的50%~75%,TAM 180°~200°。差:功能为健指的50%以下,TAM<180°。优和良设定为满意,中和差设定为差。见表1。 表1  外观及功能对比  例(略)

    3  讨论

    由表1可见,腹部逆行反折式皮管的外观满意率(71%)及功能满意率(90%)均明显高于其他两对照组,但也有不满意的,其原因是缝合及外固定张力掌握不当所致。只要蒂部保持松弛,不会因皮管反折而影响血运,且其缝合线位于手指的背侧,利于术后手指的握捏,并可防止掌侧瘢痕挛缩。该皮管由于反折使皮管缝合口与供区缝合口相互敞开而保持干燥。可避免传统式皮管(顺行皮管)蒂部由于皮管缝合口与供区缝合口互相紧贴而易于糜烂、感染,最后影响皮管的血运和最后的手指外观。

    患肢连皮管包埋后要有一个良好舒适的姿势,一般采用患肢带对侧腹部的皮管,以达到最舒适皮管无张力为止。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由于此手术要求高、风险大,一旦失败将造成新的皮肤及软组织(供区)的缺损、畸形,且需两次手术,疗程长,术后由于患手与胸腹部固定时间长达30天,患者有诸多的不便:如担心皮管不成活,手指外观功能不满意,长时间生活不方便致心情烦躁,尤其是陪护不当时,患者更加烦躁,甚至难以坚持到断蒂的时间。因此,术前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案,术后经常鼓励患者,使其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以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情绪波动。

    4.2  病室准备  为避免感染,为皮瓣成活创造条件,对病室应每日给予紫外线消毒3次,床单被套高压灭菌,控制室温在25 ℃~28 ℃,因温度太高,患者不适应,温度过低,局部血管痉挛,影响血运。病区禁止吸烟。

    4.3  术后体位  调换支起床予半坐卧位,使皮管处于松弛位置,减轻患者的疲劳与不适。绝对卧床休息7~10天,患肢制动,更换卧位时,避免卧向患侧。

    4.4  术后观察  严密观察皮管蒂部血液循环、皮管颜色、肿胀情况等,每1~2 h观察1次,防止受压扭曲,保持皮管缝线部位干燥、清洁,强调外固定位置不能移动,夜间睡眠前应检查固定姿势是否稳妥,多巡视,防熟睡时不慎拉脱。如发生蒂扭转或皮管受压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5  用药的护理  为保证皮瓣的血液循环,术后须使用抗凝、活血药物,使用应遵医嘱严格掌握剂量,观察用药后有无鼻衄等不良反应[3],停用时,应逐项逐次减少,不可突然全部停用。抗生素使用应按时。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时更换被血液污染的敷料,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4.6  功能锻炼  断蒂后即可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用患指拿一些从大至小的东西,逐步锻炼[4],以主动活动为主,内容为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拳、释拳等,若有肌腱损伤,则应加强被动活动,速度宜慢,逐渐加大力量,反复伸屈手指,幅度由小到大,每日或每周递增。后期着重训练患指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确性,如拍球、投球、用筷、写字、梳头等,并且训练两手协同操作的能力,如打结、解结、打字、弹琴等,每日4 h,教会家属参与并不时予以鼓励。

    4.7  断蒂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由于固定时间长,肢体长时间在强迫位上,造成术后肢体关节酸痛等不适,可采用热敷、按摩、理疗等,促进肢体功能及早恢复。再植肢体感觉相对迟钝,生活中应防止烫伤等意外,寒冷时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参考文献]

    1  王澍寰.手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  顾玉东.手外科手术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

    3  赖红卫,邓慧素.腹股沟管状皮瓣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0,4:167.

    4  张毅,陶佩玉,施浩然,等.皮管及腹部袋状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的体会.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7):600.

     作者单位: 417000 湖南娄底,娄底市中心医院

   (编辑:唐  城)

作者: 聂红英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