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8期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度。方法施行CT增强药物注射前的心理护理,扫描中的配合,用药后的观察。结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少及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扫描质量和诊断情况。结论护理工作谨慎有序,对患者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准确处理,早期预防C......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度。方法 施行CT增强药物注射前的心理护理,扫描中的配合,用药后的观察。结果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少及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扫描质量和诊断情况。结论 护理工作谨慎有序,对患者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准确处理,早期预防CT增强扫描中药物不良反应,能让CT增强患者都安全、满意地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预防护理

    CT增强扫描是在CT平扫的基础上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后再进行扫描。增强后血管和血管丰富的器官或病变组织密度增高,而血供少的组织则相对密度低,形成密度差,以致病变显示更为清楚,对病变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CT增强检查的主要危险在于碘过敏反应。预防和护理CT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是目前增强扫描护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护士除要有熟练的血管穿刺技术外,还要有发现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先兆和急救知识的能力。现将近几年CT室工作中CT增强扫描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介绍如下。

    1  患者心理护理

    增强扫描的患者大多数恐惧心理很重,因为之前都已平扫检查过,心中有许多不解的疑问,如为什么要增强?病情是否很重?是否要做手术?是否危及性命?是否要花很多钱?部分患者已手术、化疗过,体质差,感情脆弱,在心理处于悲观、低沉绝望的同时,加上对针刺、注射药物不适的错误估计,个别患者没有注射就已脸色苍白或潮红,大汗淋漓,所以对所有增强患者要因情夺势,因人而异,以更好地鉴别碘皮试阳性反应。在视患者如亲人的同时,对患者要安慰、讲解、鼓励、批评、询问(过敏史、肝肾病史等),对儿童有时甚至要“贿赂”,严格掌握禁忌证及使用范围。这样一来患者注射前能达到平心、放心,注射过程中,和患者谈话,让患者放心、愉悦,通过谈话,能敏锐地察觉患者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2  检查中的相互配合

    备齐用品,患者取仰卧位于检查床上,选择合适血管(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应尽量避开关节,避免或减少局部渗漏。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注射造影剂前告诉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的反应(药液在血管内有凉的感觉,注射完毕有发热感觉),冬季要将造影剂加温至36 ℃以上,以提高临床耐受性和减轻黏稠度。

    3  不良反应

    3.1  不良反应类型  泛影葡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变态反应,但迟发性反应极为罕见,在泛影葡胺变态作用下,使处于致敏状态机体的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胺还可使一些器官的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从而使微循环淤血,血管容量增加,晚期可出现DIC严重的酸中毒和缺氧,后果极为严重。因此预防CT增强扫描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是CT室护理工作的重点。

    3.1.1  轻度反应  主要症状为面色潮红、发热、恶心、呕吐,轻度荨麻疹等。此类反应部分属生理性,只需做相应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

    3.1.2  中度反应  面部水肿、反复呕吐、较重的荨麻疹、轻度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轻度和暂时性血压下降等。

    3.1.3  重度反应  主要包括惊厥、休克、昏迷等。此类反应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2  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

    3.2.1  特异质反应  (1)细胞释放介质,如组胺、血清素等;(2)抗原抗体反应;(3)急性激活系统如补体凝集素等;(4)精神因素。以上4个因素可单独或综合起作用。

    3.2.2  物理-化学反应  其发生率和严重性随造影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此种反应与造影剂的渗透性、水溶性、电荷和黏滞度有密切关系

    3.3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造影剂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注药后10 min内,以发热、恶心、呕吐和皮疹为先兆症状。仅表现周身发热、喉头发热患者属生理性反应,嘱患者不要紧张,深呼吸,不必做任何药物处理,休息片刻症状会自行缓解。对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根据反应的轻重不同给予相应处理。由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尚无理想预防方法,下面一些措施可以减少、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有无禁忌证和高危因素,以便选择造影剂及预防用药。高危人群包括:肾功能不良;糖尿病;心脏病;其他过敏性疾病;碘过敏史及其他药物过敏史;1岁以下小儿和60岁以上老人;多发性骨髓瘤和失水状态。(2)患者检查当日,需空腹但应给以充足水分。有水电解质紊乱者,必须先予以纠正。(3)对患者做好耐心地解释工作,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4)造影前遵医嘱联合应用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造影前1~2 h给予口服扑尔敏或西米替丁2片,扫描前30 min给予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注射。(5)尽量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6)增强扫描前将造影剂加热至体温,可增加其耐受性。(7)严格遵医嘱控制造影剂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按每千克体重给药1~2 ml计算。掌握合适的注射速度,以达到强化水平。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及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做对症处理。(8)保持静脉通路,注射完毕后,应将静脉针保留15~30 min,待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拔出。(9)注意观察和预防造影剂的迟发反应。(10)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嘱交代清楚,获得同意,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增强检查,以取得配合和免去不必要的麻烦。CT室应备有急救药物和器械。包括急救物品、急救药品等。护理人员要熟记急诊室电话,一旦发生意外,必须争分夺秒,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之,近两年来,通过对CT增强扫描中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和护理,使增强注射患者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减少,过去1个月有几例(多为轻度),现在有时1个月甚至无一例。虽然这样,在护理工作中还是要提高警惕,保持眼亮、耳聪、脑子清醒,严格执行护理治疗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剂量,严密观察、记录,不断学习了解护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向。使患者顺利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度。对个别有轻度反应的患者更要加强观察,作好对症处理,可留室观察15~20 min再离开,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丁全福.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1.


作者单位:637600 四川仪陇,仪陇县人民医院金城院区

作者: 肖芳琴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