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4期

输血纠纷的预防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因不同原因导致输血纠纷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受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达不到“零风险”。因此,为保证安全输血,减少或避免输血纠纷,护士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输血程序的规范,严格把关,注重资料保存,以保护患者、医院、供血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关键词】输血预防护士......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因不同原因导致输血纠纷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受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达不到“零风险”。因此,为保证安全输血,减少或避免输血纠纷,护士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输血程序的规范,严格把关,注重资料保存,以保护患者、医院、供血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输血 预防 护士

  随着输血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安全输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的经血传播,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举证责任倒置”,输血引起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因此,医院在为患者输血时,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输血出现的纠纷,而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

    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达不到“零风险”,医务人员在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要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1,2],《输血治疗同意书》是医院医生和患者或家属在输血前鉴定的协议书,是双方法律义务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过失责任认定的一种重要依据。护士在输血前必须查看患者是否签了《输血治疗同意书》,否则不予以输血(特殊情况除外)。

    2  输血前的血液标本采集

    我国是肝炎大国,HbsAg携带者占人群的15%,艾滋病的流行也快速进入扩展期。《输血治疗同意书》的内容要求患者输血前必须做血液五项检测,既ALT、Anti-HCV、Anti-HIV1/2、梅毒、乙肝五项,以确定患者输血前体内是否存在某些与输血相关的病毒。一旦出现纠纷,输血前五项血液检测结果,可以区分责任在输血前还是输血后,采血护士必须在患者首次输血前采集血标本,急诊抢救输血,也应该在抽血留样后再为患者输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检测结果的保密

    抽取的血标本按要求送检并及时取回结果,存入病历,其阳性结果不得随意议论或告知患者,尤其是医院检测的HIV阳性结果属初筛而不是最后结果,要待国家实验室确认阳性后,由规定的医务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得由无关人员泄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4  妥善保存血袋标签

    血袋标签内容标明供血机构名称、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码/条形码、储存条件等[3]。《献血法》第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血袋标签内容是证明输注血液来源和血液质量的直接依据,可使患者输注的每单位血液追溯到献血者,帮助发现和解决以后出现的问题。护士在为患者献血后应从血袋上取下血袋标签贴在病历中,完整而规范地保存。

    5  保管输血医疗文件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在病历中保管的有:输血治疗同意书、交叉配血报告单、患者输血前血液五项检测报告单、血袋标签和各种输血护理记录的登记签字。输血医疗文书是患者输血过程的原始资料,是解决输血纠纷的有力证据,是对以输血医疗文书为依据的人们权力的保护。因此,在患者住院病历的保管上,护士要注意输血文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6  严格查对制度

    输血前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需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上的标签内容仔细核对,认真检查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确认无误后同时签名。遇有严重的输血反应,特别是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采取常规处理措施,注意保留血袋、输血器,必要时抽取患者的血样,以进行输血前后样本的血清或血浆颜色对比。

    总之,输血医学具有两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无法预防的副作用;既能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又能带来输血的医疗纠纷。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保障用血者的身体健康,我国在1998年颁布了《献血法》,使血液管理事业全面纳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对采血供血机械和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一旦出现输血纠纷,医护人员如果没有遵守规定的输血工作程序,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接受法律制裁。如果遵守了输血工作程序就不存在失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无过错输血造成不良后果的”属于非医疗事故范畴。安全输血是一个环节复杂,涉及面广,参与人员较多的工作,包括医院、供血单位、患者和献血者,是医、护、技先后经手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护士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的执行者,对安全输血起着最后的把关作用,如果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可避免输血前某一环节的疏忽,做到对医院、患者、供血单位和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护士必须要了解输血法的法律法规,具有风险意识,才能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法[2000]48号.

2 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01-05.


作者单位:401220 重庆,重庆市长寿区医院

作者: 穆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