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5期

吉林市社区居民健康保健需求现状调查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吉林市社区居民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及社区护理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促进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吉林市2个社区200名居民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10个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包括目标社区)进行走访,与护理工作者面对面进行访谈。结果(1)居民的健康意识已增强,对预防保健知识的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吉林市社区居民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及社区护理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促进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吉林市2个社区200名居民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10个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包括目标社区)进行走访,与护理工作者面对面进行访谈。结果 (1)居民的健康意识已增强,对预防保健知识的需求增加。(2)居民对社区护理了解不多,对社区服务利用率不高。(3)社区护理开展现状落后,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结论 (1)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大力改善社区护理工作,让护理真正走进社区。

【关键词】  健康保健;需求;社区护理

    Survey on health care need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of Jilin city

    ZHANG Xiu-yan.Operating Room,Hengli Hospital,Dongguan 5234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ealth care need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of Jilin city and community care status,for better care of the community work,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health of residents.Methods   City(Jilin)200 residents of two communities were surveyed by the questionnaire,10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including the targeted communities) were visited,face-to-face interviews were done by care workers.Results  (1)Residents’ health awareness had increased,preventive health knowledge demand increased.(2)Resident of community care understood little,under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service was low.Conclusion  (1) Sub-level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is necessary.(2)Improve community care work,and let care really into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health care;demand;community care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现代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疾病谱的改变,广大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因此医学服务模式的改变便成为必然,医疗走进社区势在必行。为了了解吉林市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自我保健状况、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状况及社区护理开展现状,于2008年上半年采取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吉林市2个社区,再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方法抽取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10个社区护理工作部门进行走访,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方法从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的吉林市2个社区中抽取≥12岁的人群200名,发放问卷,回收189份,应答率为94.5%,无效问卷11份(主要原因为应答不全)。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发给通过随机抽样确定的居民填写,以自填匿名为主,文盲者由调查人员代写。调查设计了严密的质量控制措施。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对社区护理工作部门以走访的形式进行调查,以自设问题进行访谈。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有男性111人,占58.7%;女性78人,占41.3%。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88岁,平均年龄为44.2岁。婚姻:已婚者占75.6%,未婚者占24.4%。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或以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7%、10.1%、26.5%、28.0%、31.7%。职业:工人、教师、学生、干部、退休、其他所占比例分别为39.2%、11.1%、11.6%、7.9%、21.2%、9.0%。经济收入:300元以下、300~900元、900~1500元、1500元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7.4%、39.7%、36.5%、16.2%。

    2.1.2  身体健康情况  居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比例占36.5%;认为一般的占22.2%;慢性疾病者占36.0%;急性疾病者占5.2%。老年人比中青年更容易得慢性疾病(χ2=9.38,P<0.01)。

    2.1.3  常利用的医疗机构  绝大多数居民常利用的医疗机构为省市级大医院,占75.1%;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仅占11.1%。

    2.1.4  居民认识社区护理情况  有80.4%的居民认为社区护理的工作范畴为基本的医疗服务,如:打针、发药等。有66.1%的居民认为社区护士不能独立提供健康服务,认为医生不开方护士就不可能提供任何医疗及健康服务。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与年龄和经济收入无明显关系,P>0.05。

    2.2  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情况  (1)绝大多数居民知道不良饮食(高脂、高盐、过饱等饮食)、吸烟、酗酒对人体无益。(2)遵医情况:有94.2%的居民在患病时会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服从治疗,接受健康指导。有75.7%的居民能执行医护人员给的健康处方,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处方(χ2=14.26,P<0.01)。(3)目前居民的生活习惯见表1。 表1  吉林市居民生活习惯统计

    2.3  健康服务需求  (1)居民对主动性健康服务的需求有上升趋势,除急症及危重病去医院外,要求上门服务的健康服务项目占绝大多数。说明大部分居民希望得到社区护理,但知道表2中的健康服务项目属于社区护理范畴的居民仅占19.6%。(2)居民需要健康服务的人群明显增加,但很需要的人群比例相对很低,同时无所谓、不需要的人群还占很大比例,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居民对健康服务需求统计

    2.4  居民对预防保健知识需求情况  (1)有93.7%的居民渴望了解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知识。居民比较喜欢从电视上和报刊中了解疾病预防、促进健康知识,见表3。(2)居民希望了解的保健知识内容见表4。(3)居民渴望了解的防治疾病知识种类与居民年龄有明显关系(P<0.05)。73.5%的居民希望了解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48.1%的居民希望了解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希望了解常见事故发生后的急救知识(烫伤、车祸等)的居民占63.5%,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人群。表3  居民了解保健知识来源统计表4  居民希望了解不同层次保健知识统计

    2.5  社区护理服务开展情况  经走访了解到现行的社区护理服务基本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社区护理人员的数量严重缺乏,每个社区仅有1~3名护理工作人员。护士的学历普遍低下,98.4%的护士为中专以下学历,且未经过专业培训,主要是由医院直接转职或护校临床护理专业直接分配而来。有84.7%的护理人员有过改行的想法。据社区护理负责人反映,护士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98.4%的社区工作者对已有的待遇及福利持不满态度。因此工作热情不高。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缺乏,很少做宣传及健康知识教育工作。工作上基本遵医嘱执行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很少独立进行卫生服务工作。87.3%的护理人员反应社区居民对他们的独立性服务持怀疑态度,目前,社区工作部门没有成型的护理模式指导护理工作,没有制订相关的制度来提高工作质量。

    3  分析与对策

    3.1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3.1.1  重视健康教育  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抗生素与疫苗的运用,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如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有极大的联系;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也日趋重视,故而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正被人们普遍接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有关健康保健、预防疾病等知识技能。本次调查中也显示,绝大多数居民(93.7%)希望了解更多的有关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技能。这说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越来越重要。社区工作人员可充分利用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的愿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调查结果提示居民因年龄、环境的不同,所需了解的保健知识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故健康教育的宣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需求状况,可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进行。

    3.1.2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健康知识来源主要集中在广播、书刊杂志上,这对开展健康教育所采取的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区服务部门应增强居民需求的意识,积极引导居民,利用各种形式向居民灌输科学健康知识。

    3.1.3  重视健康处方  本次调查显示有75.7%的人会坚持执行健康处方。故而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处方是投入少、收效大、费用低的一种积极处方。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院是看病取药的场所的传统观念,也应有所改变。故建议不仅社区卫生服务部门要给病人健康处方,大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应给病人健康处方。由于病人与家属对疾病有关的防治常识贫乏,医务工作者有针对性的发给病人,病人与家属更为珍惜。

    3.1.4  加强健康促进,减少“知而不行”的现象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的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并不完全协调[1]。如大多数居民知道吸烟有害于身体,但仍有不少居民吸烟,切不断有新烟民产生,本次调查吸烟者比例虽然不是很高,可其危害性仍不可忽视,类似的情况很常见,明知某些行为有害于身体,但却不改变这些行为,因此健康教育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进行健康促进,着眼于人们的行为改变,解决“知而不行”现象。每次健康教育都要力争达到预期效果,不能仅仅以“健康教育资料送到千万家”为目标。要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管理制度。

    3.2  大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使其适应居民需求的变化

    3.2.1  社区护理是护士走出医院,面向社会的一条新路子  与一般的医院在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不仅要承担着医疗护理工作,而且要承担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这种全能的服务可以大幅度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但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本次调查中体现绝大多数居民(80.4%)认为社区护理工作范畴为传统的打针、发药等工作。“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人们通常将疾病康复归结于医生,护士仍是医生附属品,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到促进人的身心疾病康复和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的高度上。对护士的价值不能真正的理解,尤其对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87.3%),而社区卫生服务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护士来完成,导致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率不高,仅为11.1%。然而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居民对主动性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上门服务的保健项目越来越多,显然居民的健康需求与对社区护理的模糊认识,必然会阻碍社区护理的发展与居民对健康的追求。因此,纠正人们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已迫在眉睫,应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宣传渠道,加强社区护理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到社区护理的工作目的、工作范畴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方法。社区护士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协调能力,懂得尊重病人和居民的权利,同时要有敬业精神[3]。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居民信任。

    3.2.2  重视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  大力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对社区护士要不断充实医疗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卫生宣传学,如科普文章的撰写、电化教育仪器的使用和维修以及有关的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并加强社区护士的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高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水平。

    护理人员应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健康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教育、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4]。

    3.2.3  制订社区护理质量和人员考核绩效评价制度  社区护理评价要结合社区服务特点,充分考虑影响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从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几个方面着手,运用多方面资料综合确定适宜的质量指标,建立可行的质量评价制度。目前应加强社区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研究,确定各项服务的工作量标准,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5]。在此基础上根据标准合理配备社区护理人力,建立以需要定编制,以任务定岗位,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的护士业绩考评制度,维护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稳定护理岗位,激发社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3.2.4  努力壮大社区护理人员队伍,加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健全补偿机制  社区卫生机构设置护士数量普遍不足,学校培养的社区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更少,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卫生等部门应从社会需求出发,拓宽人才来源的渠道,积极采取壮大社区护理队伍的举措。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建立一种社区服务具有生机的、合理的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资金可来自三个方面:各级政府的主渠道投入;社会各方集资;公民个人投入[6]。

    3.2.5  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制度  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成功的社区护理模式,如:安德逊的“与社区为伙伴”;怀特的“公共卫生护理概念”;斯坦诺普与兰开斯特的“以社区为焦点的护理程序”等,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人群。

 

【参考文献】
  1 李国庆.论健康教育中“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现象.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518:35-36.

2 于海.全科医学导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3 顾瑗.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卫生软科学,1998,1(12):30.

4 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57-58.

5 吴秀云,陈会波,朱亚南,等.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4):227-228.

6 Zhanghua.On community care to explore and analysis.China Care Magazines,2001,13(3):23.


作者单位:523460 广东东莞,东莞市横沥镇横沥医院手术

作者: 张秀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