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6期

中药粉刺方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粉刺方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12例寻常性痤疮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粉刺方内服外用治疗,并加强护理,总有效率为94。结论粉刺方内服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粉刺方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护理方法。方法 对612例寻常性痤疮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粉刺方内服外用治疗,并加强护理,总有效率为94.2%。只有轻度不良反应发生,随访1年后复发率仅为7.99%。结论 粉刺方内服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粉刺方;寻常性痤疮;护理

    寻常性痤疮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于颜面及胸背等处,表现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瘢或结节、囊肿等,个别患者甚至形成凹陷或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的药物有三类:(1)抗雄激素;(2)抗角化;(3)抗菌。三管齐下,标本兼治,一般都能在6个月~1年消除痤疮。但是,长期使用抗雄激素、抗菌药物都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而能抑制毛孔里的角化的药物绝少,维生素A酸能抑制毛孔里的角化,但副作用大且有刺激,不能常规使用。我科近年来采用科室协定方粉刺方内服外用并加强护理治疗寻常性痤疮患者几百例,疗效满意,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病史及体格检查均符合诊断标准且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符合上述标准且资料齐全的门诊患者共612例。男325例,女287例,年龄15~35岁,病程1周~15年,轻度占23%,中度49%,重度28%。

    1.3  治疗方法  粉刺方(生黄芪、生米仁、生地、天花粉、炙麻黄、黄芩、苦参、生侧柏等),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煎两次,共煎300 ml,早晚各一次分服,外熏粉刺方煎汁熏洗面部,熏蒸15 min左右,以出汗为度,冷却后药汁敷面,保留30 min后温水洗净,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2000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痤疮分级与治疗选择”学术会议上公布的“寻常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按皮损程度分为三度四级。治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或严重程度减低2度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0%~70%,或严重程度减低1度以上,仍有新皮损出现。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或加重。

    1.5  观察指标  (1)局部皮损情况统计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面部红斑、瘙痒、脱屑及腹痛、腹泻等。

    2  结果

    (1)治愈率71.9%,显效率22.4%,有效率5.8%,无效率0,总有效率94.2%。(2)皮肤瘙痒1.0%,皮肤脱屑1.7%,腹痛2.3%,腹泻4.0%。(3)复发率7.99%。

    3  护理

    3.1  指导患者正确掌握的操作方法

    3.1.1  自煎外熏粉刺方步骤  拿出一包中草药倒入煮锅内。第一次:(1)加自来水6碗(每碗约 400 ml),然后浸30 min。(2)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再煮45 min。(3)煮好倒出2碗药汁(约800 ml)。第二次:(1)然后向药渣中加自来水4碗。(2)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再煮30 min。(3)煮好倒出2碗药汁(约800 ml)。第三次:(1)再向药渣中加自来水3碗。(2)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再煮20 min。(3)煮好后取汁(约800 ml)。最后,把三次煮好的药汁混合搅拌,混匀,待药汁冷却后分为8等份(每等份约300 ml),各自装入保险袋放入冰箱备用。

    3.1.2  熏洗步骤  (1)将1包自煎药加5倍冷水放入电饭煲中,插上电源,将其烧开。(2)将面部用硫磺香皂或舒肤佳香皂洗净面孔后,用水蒸气熏脸,将面部缓缓旋转180°,全脸熏15 min。以出汗为度,使汗腺通畅;同时注意不要太烫,防止面部烫伤。(3)熏好后,将药汁倒入脸盆中,待温度适宜后,用小毛巾或餐巾沾上刚刚熏脸的药汁,将其敷在脸上,用手轻轻拍打10 min,拍完后,脸上的药汁不要马上洗掉,再保留30 min。(4)最后,用温水把面部洗干净。

    3.2  心理护理  对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积极的鼓励对痤疮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使患者既要保持乐观情绪,又对治疗具有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3  饮食护理  痤疮患者应该注意日常饮食。需要限制的食物有:(1)高脂肪食品及腊质食品,如肥肉、乳酪、香肠、牛奶、腊肉、油煎食品、巧克力等;(2)高糖类食品,如糖果、面包、甜味点心等;(3)异种蛋白,如鱼、虾、水生贝壳等;(4)禁食酒(尤其是白酒)、辣椒,少用胡椒、芥末等佐料。

    3.4  日常护理  禁用手挤压;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稳定和睡眠充足。在高温湿热的季节或环境下要尽量减少汗腺的分泌量,化妆品最好不用。若需要,选择非油性和不是粉状的化妆品

    3.5  皮肤清洁  适当保持面部卫生。面部清洗,清水即可,每天洗脸2~3次为限。

    4  讨论

    近年来痤疮发病率逐步升高,中重度患者明显增加,西医认为,痤疮的发生与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雄激素及其受体、炎症损害等有关[1],临床治疗以消除粉刺、炎症丘疹,去除皮脂为目的,常选用抗角化药、抗生素、抗雄激素药物等治疗。但外用制剂常有红斑、脱屑、耐药或光敏等不良反应;口服异维A酸可有皮肤黏膜干燥、肝损害、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可有性欲减退、乳房胀痛、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等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依从性差。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又称“粉疵”、“面疱”和“酒刺”。历代医家对本病都有论述。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记录较详:“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其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目前,中医认为粉刺病因多为肺气不清,外受风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胃热上蒸;亦可为月经不调,瘀滞化热等[2]。我科将痤疮的临床辨证论治应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必先受于内,然而发于外”,皮肤病变乃是体内病变在外部的反映。经过多年的观察治疗,我们发现,80%以上的痤疮患者有口干口渴、便秘、急躁易怒、神疲乏力、手足心汗出等临床表现,单用清热药疗效不佳,酌加益气养阴之品收效显著。因此我们认为,痤疮的病机,肺胃郁热为其标,气阴两虚为其本,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清肺胃郁热为法,方能标本兼治,以获良效。故自拟粉刺方,全方以益气养阴为主,辅以清热、凉血、宣肺、解毒之品,标本同治,符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黄芩、苦参、板蓝根等均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微生物等作用[3]。又因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熏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表面或患处进行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试验证明,熏洗时湿润的热气能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皮肤温度的升高可导致皮肤微小血管扩张,促进血液淋巴循环。由于温热刺激能活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作用,李爱菊等研究表明中药熏洗法可使疮面干燥,减轻局部水肿,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溃疡面愈合。

    粉刺方煎汤外用熏洗有如下优点:(1)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药物效力;(2)可疏通面部气血,扩张毛孔,软化角质层,便于毛孔中角栓皮脂排出;(3)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局部色素沉着。

    总之,粉刺方内服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在治疗前后采取必要的皮肤护理,可预防加重和反复迁延复发。

【参考文献】
  1 李继安.痤疮病因的研究进展.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00:677-678.

2 靳培英.痤疮的分型论治.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1):67-69.

3 夏明静,曹煌,杨捷,等.22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6):435.


作者单位:200071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作者: 侯帼帧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