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6期

患者安全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患者安全。管理在患者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称为护理安全[1]。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涉及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来看,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患者安全;管理

在患者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称为护理安全[1]。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涉及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来看,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护士在执业的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2]。为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对患者及护理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过程称为护理安全管理。它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下面主要谈患者安全管理。

    1  患者安全问题

  患者安全问题包括:(1)意外伤害:跌倒、坠床、烫伤、误伤。(2)用药(血)安全问题:给错药、输错血,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无皮试结果进行注射,输液外渗及坏死等。(3)手术安全问题:麻醉意外、患者错误、部位错误、术式错误。(4)各种并发症:长期卧床患者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废用性萎缩、院内感染。(5)环境及食品污染。(6)患方行为问题:不遵医行为、自杀。

    2  患者安全隐患

    2.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部分护士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不强,“慎独”修养差,工作作风不严谨,不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而导致患者死亡、残疾或因服务态度差,不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而引发护理不安全事例;在非抢救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用词不准确,特别是危重患者的记录重点不突出,提前记录或记录不及时,涂改和编造记录,随便同意患者外出或离院,又不做任何记录;缺乏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一旦出现纠纷,护理人员便处于不利的诉讼地位。这些以低年资护士表现得最为突出。

    2.2  部分护士综合知识水平低  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创新,医疗、护理技术含量不断增高,复杂程度及风险加大。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业务学习及技术培训,业务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尤其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或工作繁忙时更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造成患者及家属不信任感和恐慌,给护理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部分护士缺乏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患者身心护理需求,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技巧缺乏、言语不当,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张敏[3]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

    2.3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致举证困难  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而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患者签字或知情;另外护理操作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患者和家属对此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等均可致举证困难。

    2.4  环境、药物、设备安全因素  住院环境、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不到位,可造成患者医院感染、食品污染、坠床或跌倒、褥疮、失窃;药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或剂量不当,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不到位;地面湿滑使患者摔倒,病床无扶栏致坠床,呼叫系统故障延误抢救等均可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2.5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不力、业务培训不到位、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都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护士超负荷繁重劳动,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环节质量无法控制,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及护士无证上岗等都将影响护理安全。

    3  管理对策

    3.1  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律及安全知识教育及加强“慎独”修养  广泛开展法制及安全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及法律意识,使每位护士都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护理安全问题,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才能很好地维护患者和自己的权益;加强“慎独”修养,不可凭主观经验行事,忽视病情观察。不可存在丝毫侥幸心理,随意简化任何程序,忽视每一查每一对。

    3.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管理层要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不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知识面,获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要对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

    3.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各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尝试性改革。可根据不同时段工作量的变化合理安排人力,对中午班、夜班、医疗高峰、突发事件发生、危重患者的抢救实行动态排班制,要用多种方法解决护士超负荷劳动情况。

    3.4  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  建立以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安全员组成的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络体系[4],护理部每月不定期随机抽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及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每月召开一次护士长例会,对存在的护理质量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警示全体人员。

    3.5  创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订《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医嘱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对一些关键性、创伤性的护理操作,建立风险告知制度,将操作、处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取得配合,并要求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质控小组要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工作,有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对危重、特殊观察处置者及特殊场所挂警示标识提示患者及家属,如防跌倒、防烫伤、输氧装置“四防”,置各种药物过敏标识于醒目处,提示护士注意。

    3.6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建立良好的签字制度  护理记录必须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具体,不可漏记重要内容,相互间应衔接紧密,不可有空缺及涂改;入院评估一定要注重客观事实;医嘱与护士执行时间要吻合;医疗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当发现不一致时,应主动找医生核实。护理部应定时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有专家提出,对各种侵入性操作,不管患者是否愿意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凡做过敏试验一律由患者认可后签字,以示知情同意,并作为医疗纠纷发生时的书证;另外还应特别提出,要记录患者拒绝接受的治疗与护理及嘱咐患者的内容,要记录你所做的,做你所记的[5]。

    3.7  抓好关键环节  加强对重点员工(新上岗、进修实习、工作责任心不强、能力低人员)、重点部门(手术室、ICU、急诊室、产房、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环节(患者交接及识别、药物管理、管道护理、褥疮护理等)、重点时段(单线班、节假日、实习后期、工作繁忙或空闲时)、重点患者(危重、大手术、情绪异常、无陪护患者)的管理。

    3.8  构建“安全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医护、护患关系  构建“安全文化”氛围就是将希波格拉底格言:“无损于患者为先”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每一个操作规范中,即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的地位。安全文化将文化所有的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它畅通了护理缺陷的上报途径,使被动的事后分析护理差错的模式转变为主动汇报潜在隐患,有利于尽早发现护理不安全因素。理想的医护关系是:“交流-协作-互补”性。限制口头医嘱,特殊情况下执行时,护士应先复述,确认无误后再执行。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护理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的标准之一。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是医院工作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因此,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严密监控,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以推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为患者提供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 张敏.护士交流技巧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3):237-238.

4 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6-197.

5 李小英,佘金文,袁琳.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8,14(2):323-423.

(本文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415600 湖南,安乡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