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2期

浅谈几种常用给药途径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心理护理治疗的药物效果主要来自于药理效应,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人是一个特殊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体,加之许多疾病本身就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心理因素对药物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护士要准确地完成给药的整个过程,使药物发挥预期的疗效,除了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给药途径;心理护理

治疗的药物效果主要来自于药理效应,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人是一个特殊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体,加之许多疾病本身就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心理因素对药物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护士要准确地完成给药的整个过程,使药物发挥预期的疗效,除了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理作用、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外,还要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整个给药过程中[1]。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给药途径的心理护理,分述如下。

    1  口服给药

    1.1  口服给药的特点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且比较安全的给药途径,用药经济、剂型简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黏膜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慢性病或病情较轻、较稳定者。

    1.2  接受口服给药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接受口服给药患者,一般认为自己患的是小病,有侥幸心理,盲目相信疾病会自愈;加之口服给药种类多、次数频、疗程长,对胃黏膜有刺激,有些药物副作用大,有些药物有异味。因此,患者对遵医嘱服药不够重视,不易做到定时、定量服药,甚至个别患者擅自停药,影响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了疗效,延误了治疗,致使病情加重。

    1.3  口服给药的心理护理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向患者说明服药的重要性,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对住院患者应做到送药到口,对门诊患者应详细说明服药时间及剂量,避免漏服、错服。还应根据药物的性能,让患者清楚应在饭前、饭后或睡前服用。对一些有特殊副作用但又必须长期服用的药物,应给患者讲清利弊。

    2  肌肉注射

    2.1  肌肉注射的特点  肌肉注射是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中的方法,其特点是药液作用迅速,疗效可靠。对某些不能经口服给药的患者,不宜做静脉注射或易被胃肠道消化破坏的药物,宜做肌肉注射。

    2.2  接受肌肉注射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肌肉注射局部刺激作用较静脉注射强,注射部位易产生疼痛、发炎、硬化。某些药物长期进行肌肉注射后,容易产生局部肌肉萎缩。这些缺点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心理,尤其是疼痛会给患者带来心理紧张。有不少儿童见针变色,不配合护士操作。这些因素,均给治疗带来困难。

    2.3  肌肉注射的心理护理  首先,治疗室的环境设施应整齐干净,舒适安静。其次,治疗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应存放在隐蔽的地方,以减少对患者心理的不良刺激。在治疗前,护士应充分与患者交流,耐心地给患者介绍药物作用、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护士的操作应熟练,做到“两快一慢”,使患者产生信任,以减轻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轻松地跟患者谈话,讲一些与注射无关的话,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临床上发现,不少儿童不怕静脉注射,却非常害怕肌肉注射,其原因除局部较疼痛外,主要还是看不到注射部位,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针而产生恐惧。因此,对儿童进行肌肉注射时,不能采用成人“两快一慢”的方法。在消毒皮肤之前,用手轻轻摸一摸注射部位,使患儿有一种似母亲抚摩般的感觉,继而用棉签消毒注射部位,同时告知患儿已经进针,并讲一些安慰及鼓励的话,如:“是不是不痛”、“你真勇敢”等,在分散患儿注意力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轻巧进针多数患儿进针后不会乱蹦,这时推药速度可按患儿的合作程度来决定。

    3  静脉输液

    3.1  静脉输液的特点  静脉输液是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将大量的灭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等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可迅速达到治疗性的血药浓度,并可持续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迅速大量补充所丢失的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供给热量及养分,控制感染和解毒等。

    3.2  接受静脉输液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静脉输液较口服、肌肉注射危险大,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输液反应、静脉炎等。患者需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固定体位,注射时对皮肤、静脉有一定的损伤,出现较剧烈的疼痛,产生身体上的不适,致使患者产生顾虑。

    3.3  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患者说明药物性质与给药途径的关系,对曾经有过输液反应的患者应耐心安慰,告知输液反应是可以避免的,使其消除对输液的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治疗。另外,让患者解除心理顾虑,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保持干净的环境。而对门诊患者,应让其进入输液室后,首先感到室内及床铺干净整洁,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其次,护士在给患者配液的同时,提醒患者排出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应给患者准备热水袋,使患者感到温馨,从而消除患者一切思想顾虑。在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对慢性病需长时间进行静脉输液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注意滴注速度,防止静脉炎的发生[2]。

    综上所述,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在对患者实施各种给药的过程中,除了正确地完成各种操作外,还需要掌握患者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给予及时恰当的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使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建立药物-心理的良性循环,达到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2 赵炳华.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本文编辑:李倩倩)


作者单位:132300 吉林,磐石市医院心血管疗区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