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2期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0名儿科护士进行心身健康测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0名儿科护士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31~35岁护士躯体化、偏执、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0名儿科护士进行心身健康测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0名儿科护士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31~35岁护士躯体化、偏执、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P<0.05,P<0.01);未婚护士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与已婚护士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论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差,受年龄、婚姻状况影响。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原因。

【关键词】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儿科病房是为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恢复健康的场所。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着特殊的服务群体,工作强度大,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身健康,本文对儿科护士的心身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市4所镇级综合医院儿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其中,未婚护士包括离异2名,见表1。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6%。表1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护士人数比较

    1.2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54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其中,未婚护士包括离异2名,见表1。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6%。

    1.3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问卷调查,抽选4所镇级医院的54名儿科护理工作者,经统一指导解释后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与国内常模(644)[2]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儿科护士与国内女性常模SCL-90因子分析比较  儿科护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儿科护士与国内女性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注:与常模比较,*P<0.05

    2.2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及家庭收入SCL-90各因子分析比较  50名儿科护士中,31~35岁护士偏执、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P<0.01、P<0.05)。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35岁护士(P<0.01)。未婚护士(包括离异护士2名)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已婚护士,而偏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已婚护士(P<0.05,P<0.01)。见表3。表3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比较注:与组内对应项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工作因素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肩负责任重,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要比成人科室多。儿科工作环境复杂,服务对象特殊,常因嘈杂零乱的环境和婴幼儿啼哭声不断的刺激,严重影响儿科护士的工作情绪。儿科病房允许有家长陪护,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之下公开进行,加上儿科患者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心肝宝贝,作为父母情愿生病的是自己,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丝毫痛苦,孩子生病,家长焦躁不安、情绪不稳、激惹率增高,容易产生攻击性,易向护士发泄,对护士的辛勤劳动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在儿科若一针见血,家长没有意见,一针见不到血,家长则面露不满,甚至动口骂人或动手打人,认为护士水平不高或故意增加患儿痛苦,因而忽略了护理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权力和人格权力,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使人际关系敏感。一部分护士操作前反复多次寻找血管且做得很慢,以保证穿刺成功;少数护士因穿刺困难或失败容易激动,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常感到自己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公平的回报。这些问题是与恐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相关的感知体验有关,这些情感体验与SCL-90调查亦相吻合。以上诸多因素作为应激源,能刺激人们的某种情绪体验,在情绪活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3]。如果自己不善于排除困扰和减轻心理压力,这种消极的破坏性的情绪使护士身心都处于应激状态[4],久而久之,会导致身心疾病,影响护理质量和患儿的康复。

    加之频繁的“三班倒”,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定时休息,扰乱了护士自身的生活规律,从而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焦虑、压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有很多人发生了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以上身体的疲劳和心理负荷的加重,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节,则会出现紧张、情绪不稳定、易疲劳、压抑等不良感觉,紧张、情绪不稳定属于焦虑的感知和体验,易疲劳及症状反映了躯体化的情况,而压抑则是与忧郁有关的情感[5]。

    3.2  年龄因素  表3示,年龄偏大的护士身体健康状况较年轻护士有所下降,她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工作压力或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缓解,使其产生疲惫感,而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因此,管理者在调配儿科工作人员时应注意考虑年龄因素。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35岁护士,可能与临床经验及业务水平较年长护士欠缺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有关。

    3.3  婚姻状况因素  婚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同时婚姻问题还反映了个体的支持结构是否完整有效[3],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身健康水平越高。已婚护士能从其配偶获得社会支持,而未婚者可能由于远离父母,长期住在单身宿舍,而相对缺乏社会支持。更有甚者,单身护士中的离异者可能在经历了婚姻变故、感情创伤后,其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所下降,以致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水平。

    4  对策

    (1)充分休息:当护士感到心理压力过重、心情忧郁不适时,应及时休假,切忌带病坚持工作,调整身心状态,以利于健康的恢复。(2)调节心情: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以利于更好地工作。(3)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4)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遇到不开心的事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或睡觉,从而减轻精神压力、松弛精神,促进健康。(5)提高自身素质,平时加强业务训练,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过硬的本领。(6)务必使患者了解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并明确和保护护士在工作中的权力,了解并理解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护士工作起来心情舒畅,能真正地对患者负责,儿科护士是患儿的直接护理者、患儿的康复与预防指导者,是患者与家长医生之间的协调者。

    综上所述,在儿科工作中,笔者应从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患者的要求出发,挑选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而且业务熟练、有耐心且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儿科护士工作,并且要不断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克服个性弱点,用职业的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变化,转移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更好地做好儿科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6.

2 金华,昊文源,张明原.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12(5):26.

3 陈炳英,朱培莉.护士精神状态对护士行为适应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5(18):5.

4 李会香,赵玉香.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及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4,3(2):5.

5 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疾病.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1990,16-245.

(本文编辑:乔 雨)


作者单位:523660 广东,东莞市清溪医院儿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