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5期

护理干预对住院脑梗死患者便秘影响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对照组腹痛、腹泻、反复便结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改善住院脑梗死患者便秘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低。【关键词】脑梗死便秘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容易出现便秘。长期服用不仅疗效减弱,容易反复便结,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脑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88%,P>0.05(u=1.68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腹痛、腹泻、反复便结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29.678,8.57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改善住院脑梗死患者便秘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低。

【关键词】  脑梗死 便秘 护理干预

  脑梗死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容易出现便秘。用药量少时,效果不佳;一次大剂量服用通便药物,则容易造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不仅疗效减弱,容易反复便结,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们采用中医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改善住院脑梗死患者便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脑梗死便秘患者,具备以下条件:(1)年龄35~88岁;(2)非合并急性并发症者;(3)非禁食患者。共入组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病程1~28年,平均6年。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 指导2名护士掌握腹部按摩的机制、手法,观察、记录便秘、排便情况及病情变化。对3天无大便者,干预组给予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措施,具体如下:(1)腹部按摩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操作者立于患者左侧,双手伸展(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患者的右下腹部,顺结肠走向,向上、左、下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每一循环后双手掌交替,重复按压上述部位,以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增加,肠内容物流通,有利于大便排出。按摩每日在起床前和(或)入睡前进行,治疗15 min/次,1~2次/d。(2)让患者空腹饮温开水200~300 ml,全天饮水不少于2 000 ml。(3)起床后适当做一些简易的运动。(4)由责任护士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根据身高和每日活动强度计算患者饮食结构,注意增加膳食中纤维含量,督促患者食韭菜、芹菜、萝卜、海带、麦片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5)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起床和进餐,无论有无便意都要模拟排便动作,以形成条件反射。排便时集中注意力,不可同时看杂志或做其他事。(6)定期对患者进行脑梗死知识教育,1~2次/周,内容包括脑梗死的定义、发病原因、主要并发症及危害性、治疗方法、不良习惯对疾病的影响等,强调遵治疗的重要性。

  1.2.2 对照组的治疗 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如果导、思密达、蕃泻叶等,使用常规剂量。疗效判断标准经干预后24 h排便为有效,超过24 h排便为无效。记录大便通畅后有无腹痛、腹泻和停药后便结例数。

  2 结果

  通过以上治疗,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39/52),88%(44/50),两组比较P>0.05(u=1.686),提示两组疗效接近;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干预组腹痛2例,停止治疗后便结9例,对照组腹痛7例,腹泻19例,停药后便结22例,两组比较,P<0.01(χ2=29.678,8.575)。

  3 讨论

  便秘是脑梗死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脑梗死患者中比较常见。临床常见解除便秘方法是应用缓泻药物,但仅为治标之法,且易反复便结,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组通过中医按摩,采用祖国医学的原理,加之病区正常而有规律的组织活动,配合适宜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来改善便秘,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低,且操作简便,依从性好。同时护理干预能提高脑梗死便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改善、维护和促进自身身体健康,从而降低脑梗死便秘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421002 湖南衡阳,解放军第169医院神经肾脏内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