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1期

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中医治疗与整体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灌肠结合整体护理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UP病例68例,内服消溃愈疡方,外加黄柏乌梅汤灌肠,同时施以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2周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论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非特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治疗过程中结合整体护理,加强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及灌肠结合整体护理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UP病例68例,内服消溃愈疡方,外加黄柏乌梅汤灌肠,同时施以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2周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68例患者中,治愈46例,有效18例,效果不佳者4例,无不良反应,治愈率67.6%,总有效率94.2%。结论 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非特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治疗过程中结合整体护理,加强操作护理,突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为提高治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中医治疗;整体护理

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non-specific ulcerative proctitis)是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局限类型,约1/10可发展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尽早控制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可降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1]。本病为距离齿状线15 cm以下的直肠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病变限于直肠而不向上蔓延[2]。主要表现有直肠出血、里急后重、便急、便秘、腹泻、血便和黏液便,少数可有肛门痛,其中以直肠出血最为常见。我科采用中药内服外加灌肠结合整体施护治疗该病,收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病的诊断标准按照199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3]结合2000年成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4]:(1)临床表现有持续反复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2)肠镜检查直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呈弥漫性分布,黏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3)病理检查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直肠糜烂溃疡、隐窝脓肿、线状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等。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我科确诊收治的68例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5±16)岁;病程(3.6±1.8)年。

  1.2 治疗方法 (1)口服中药,自拟消溃愈疡方:白头翁、槐花、地榆、黄连、白及、薏苡仁、当归、党参、白芍、茯苓、甘草等,随证加减化裁,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2)灌肠方用自拟黄柏乌梅汤:黄柏、苦参、赤芍、白及、乌梅、白头翁、三七等,浓缩煎剂150 ml,每日上午9时或晚上9时左右保留灌肠1次,术前排空大小便,温度38 ℃~39 ℃为宜,灌肠后使药液保留时间2 h以上。2周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1.3 整体护理

  1.3.1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空气新鲜,病房内温度湿度适宜,床面平整清洁,床单、被套、枕套定期消毒。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防感冒,生活有节律,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部分患者因大便次数增多,或有肛周湿疹,每次便后督促患者用温水清洗肛周及外阴部,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也可用氧化锌软膏涂肛周皮肤,防止肛周皮肤糜烂。

  1.3.2 病情观察 做好床边交接班,按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平时注意观察大便次数、性状、量、颜色以及全身情况等,并准确无误的记录。治疗前后观察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下腹疼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比较每次治疗后改善情况。治疗操作中,细心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有无腹痛、恶心等情况,若发现体征异常则暂停灌肠,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3 灌肠护理 (1)材料与体位的选择:以18号肛管为宜,对溃疡面较大的患者,采用一次性导尿管,以减轻对肛门及直肠的刺激,取左侧卧位,同时嘱臀部适当抬高。(2)药液量及温度:灌肠中药药液量为150 ml,一般不超过200 ml,该量易被肠道黏膜吸收[5]。药液温度略高于直肠温度,保持在38 ℃~39 ℃,这样有利于药液的保留及吸收,温度过高可使肠腔黏膜受刺激处于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的肠黏膜易引起排便反射,温度过低不利于药物的吸收,达不到治疗效果,同时会刺激肠黏膜引起蠕动,不利于药液的保留[5]。(3)操作步骤:灌肠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或晚上9时左右进行,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灌肠时肛管插入深度10~15 cm,操作时分散患者注意力,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易于导管插入,如患者出现便意,嘱其大口呼气,放松腹肌,降低腹内压,解除肠道痉挛。灌肠液注入的速度控制在约60滴/min,灌肠后嘱患者平卧,将两腿伸直,抬高臀部,同时紧缩肛肌,静卧1 h,药液保留时间不要少于2 h。(4)注意事项: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身体暴露,灌肠时摇匀药物,延长有效存留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对有痔疮或肛裂的患者,在灌肠前用温水洗浴,插管时可用马应龙软膏或石蜡油作润滑剂,涂擦吸痰管前端,防止痔疮出血,尽量避免增加患者痛苦。

  1.3.4 心理护理 由于溃疡性直肠炎易复发、难愈,患者精神、经济负担较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影响治疗效果。收入院时,做好患者思想状况、焦虑程度的评估工作,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介绍本病的主要表现及诱发、加重因素,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愉快心境。治疗前,应向其介绍治疗过程、方法、药物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灌肠时,由于直肠壁有不同程度弯曲,部分患者可因紧张而导致肠管痉挛性收缩,增加阻力,应耐心教患者深呼吸、听音乐等方法放松,以减轻其焦虑和不适,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灌肠后应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不断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1.3.5 饮食调护 在治疗过程中应做到饮食有节,首先,宜少量多餐易消化食物,如稀粥、面条、藕粉等,忌饮食过量;其次,忌食生冷之物,宜温热之品,如热米粥、热蛋汤等;其三,忌油腻、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清淡素食,如米汤、莲子汤、豆浆等营养丰富。平时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加速体内毒素排泄,多吃粗纤维蔬菜、水果,戒烟、忌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4 疗效标准 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会议的判定标准[3]评价治疗效果: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有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红、白细胞明显减少,肠镜复查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无效:症状及大便常规无明显好转,肠镜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68例患者中,治愈46例,有效18例,效果不佳者4例,无不良反应,治愈率67.6%,总有效率94.2%。

  3 讨论

  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病变,一般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及神经因素有关,其具体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6]。溃疡性直肠炎具有反复发作、病程冗长、逐年加重、迁延难愈等特点,是临床常见又顽固难治的疾病之一[7]。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运失施,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或热毒深陷血分,脉络受损及传导功能失常而致病[8]。我科治疗该病以中药内服、灌肠结合整体护理综合治疗,中药内服消溃愈疡汤以清热燥湿和营愈疡为大法,随证加减;灌肠方用黄柏乌梅汤,其中白头翁、黄柏、苦参、赤芍清热燥湿治痢,乌梅酸收止血,白芨、三七生肌愈疡。内服中药不失整体调理之职,中药灌肠突显局部治疗之力,二者相互配合,内外兼治,共奏消溃愈疡之功。整体上注重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从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灌肠操作护理、心理调护、饮食调养等五个方面综合施护,加强了灌肠操作细节护理,严格把握灌肠药液量、温度、插管深度,使患者感到舒适,乐于配合治疗,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同时,突出情志调护和饮食调养的重要性,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综上所述,中药内服及灌肠结合整体护理治疗非特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在实践中深受患者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义锋,陈涛.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保留灌肠治疗.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168-169.

  2 邱德凯,马雄.消化病特色诊疗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62.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9-240.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消化病杂志,2001,21(4):236-237.

  5 钟莹,林娟.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2):224-225.

  6 吴朝晖.喉风散直肠喷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38例.中医外治杂志,2005,(14)3:14.

  7 赵宝明,张书信.大肠肛门病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89.

  8 何永恒.名家医案妙方解析-肛肠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27-128.

  

作者: 罗素琴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