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4期

两种给氧方法对临床矽肺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缺氧并发呼吸衰竭的矽肺病人不同给氧方法的氧疗效果。方法采用鼻塞法给氧、面罩法给氧两种方法对临床60例矽肺病人进行氧疗检测比较。结果重度缺氧并发呼吸衰竭的矽肺患者采用面罩法给氧效果好。结论对重度缺氧并发呼吸衰竭需进行氧疗的矽肺患者,应根据血氧饱和度结果选择给氧方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缺氧并发呼吸衰竭的矽肺病人不同给氧方法的氧疗效果。方法 采用鼻塞法给氧、面罩法给氧两种方法对临床60例矽肺病人进行氧疗检测比较。结果 重度缺氧并发呼吸衰竭的矽肺患者采用面罩法给氧效果好。结论 对重度缺氧并发呼吸衰竭需进行氧疗的矽肺患者,应根据血氧饱和度结果选择给氧方式。

【关键词】  给氧方法;血氧饱和度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最常见的职业病,矽肺是尘肺的一种,矽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1]。矽肺并发呼吸衰竭是矽肺病人晚期常见的结局,由于矽肺纤维化病变呈进行性的加重,病程较长,晚期矽肺病人多并发慢性代偿性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多表现为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存在[2]。因此对矽肺病人进行合理的氧疗是提高生命质量至关重要的措施,临床给氧方法有多种,为探讨临床矽肺患者较合适的给氧方法,尽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我院采用PC900型经皮无创性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鼻塞法、面罩法两种不同给氧方式对60例不同缺氧矽肺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 75%~85%)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两种给氧方法对重度缺氧的矽肺病人血氧饱和度的提高有明显差异。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所收治的60例重度缺氧并发呼吸衰竭矽肺病人进行观察,均为男性,年龄70~85 岁,给氧前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75%~85%),并发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1.2 方法 将病人随机平均分为:鼻塞法、面罩给氧法两组,每组30例,全部病人于吸氧前30min测血氧饱和度1次,两种方法给氧后30min、60min、 24 h连续检测血氧饱和度。

  1.2.1 鼻塞法 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分别采用大小不同型号的鼻塞(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将吸氧管接头端与吸氧管装置相连,鼻塞端塞入病人鼻腔内,氧流量2~4 L/min。

  1.2.2 面罩法 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所用的面罩,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于枕后方,氧流量 6~8 L/min。

  1.3 脉搏氧饱和度测量方法 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传感器,将脉搏氧探头连接到监护仪上(SpO2连接座),将手指插入探头内(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均可,手指甲不要太长)。探头上的手指图为手指插入的方向。手指要正确安放(参照说明书相应附图)。脉搏氧饱和度的范围35%~100% 。

  2 结果

  2.1 面罩给氧 两种不同的给氧方法中,对矽肺重度缺氧并发呼吸衰竭存在呼吸困难病人,面罩给氧效果好,脉搏氧饱和度能稳定而较快提高。

  2.2 患者对两种不同给氧方法的主观反应 鼻塞法给氧耐受好,患者感觉舒适,无不适感存在,患者愿意接受此种给氧法,并能长时间接受氧疗,面罩法不存在鼻腔刺激,但影响讲话及进食。

  2.3 对两种不同的给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使用t检验,通过计算t>t0.01(58)2.66,P<0.01。对矽肺重度缺氧提高SpO2 ,鼻塞法给氧,面罩法给氧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面罩法给氧优于鼻塞法给氧。见表1。表1 重度缺氧矽肺病人两种给氧方法对SpO2的影响

  3 讨论

  3.1 两种给氧方法氧浓度的比较 鼻塞法给氧,氧流量2~4 L/min,面罩法给氧的氧流量 6~8 L/min,至少>5 L/min,否则部分气体集聚在面罩内可被重复吸人而导致二氧化碳蓄积,根据氧浓度计算公式(氧浓度=21+4×氧流量),鼻塞法给氧,氧浓度为 25%~41%,面罩法给氧的氧浓度为45%~53%。可看出面罩法给氧氧消耗量大。

  3.2 针对SpO2选择给氧方法 矽肺的基本病变是特征性病兆——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3],随着肺间质纤维化的增多,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同时有弥散功能障碍,重度缺氧的矽肺患者同时存在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因呼吸形态发生改变,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发生改变,鼻塞法给氧所吸入氧浓度较低,难以达到纠正缺氧的目的,面罩给氧避免了鼻塞法给氧鼻塞被分泌物堵塞后给氧不足[4],实际吸入氧浓度较低,以至纠正缺氧效果不佳等缺陷,能保持氧饱和度在90%~95%的范围,面罩法给氧增加了吸入氧浓度,快速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提高肺泡内动脉氧分压差,增加氧气弥散,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根据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特性,在严重缺氧时,PaO2 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的关系处于氧解离曲线的陡直段,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高增加,所以面罩给氧可解除患者严重缺氧,改善缺氧状况[5]。

  4 小结综合表中可看出临床护理工作中,缺氧需进行氧疗的患者应根据血氧饱和度结果,选择给氧方式,重度缺氧同时存在呼吸困难病情较重的患者,宜采用面罩给氧,优于鼻塞法给氧,可较快而稳定提高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红英,张香娟.雾化吸入时氧疗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54355.

  2 杨淑霞,李莉.给氧方式对暖箱内氧浓度影响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3165.

  3 侯红梅,彭俊华.煤工尘肺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病理学改变.中华职业病劳动卫生杂志,2004,22(6):472.

  4 朱启上,彭莉君.矽肺并右肺中叶不张12例的病因分析.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04,22(1):70.

  5 谷永香,祝俊.某金矿作业农民工矽肺及死亡调查.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07,25(10):604605.

  

作者: 王 秀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