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6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危重病之一,起病急剧,由于突然用力或情绪兴奋等原因,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病人往往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颅内再出血而危及生命。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止血管痉挛、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头痛剧烈......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理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危重病之一,起病急剧,由于突然用力或情绪兴奋等原因,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病人往往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颅内再出血而危及生命。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止血管痉挛、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头痛剧烈、反复,使患者出现一系列躯体及身体障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消除心理不良反应,树立乐观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护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本科首次住院病人,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岁。先天性动脉瘤25例,动静脉畸形20例,高血压动脉硬化5例。最长住院时间60天,最短30天。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

  2 心理护理

  2.1 建设良好的护患关系 当患者初入院时,病情重,头痛剧烈,患者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往往表现突出,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尊重患者,将病人安置在单间。绝对卧床休息,操作轻,各种治疗护理时间尽量集中,在病人面前不要流露焦虑、紧张情绪。清醒病人可以安慰、鼓励以减轻病人的恐惧感和头部疼痛感,在各种细微环节上对患者予以关心体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在心理和行为上接受护士的帮助,为治疗和护理奠定基础。

  2.2 用药的护理 50例病人均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遵医嘱及时应用镇静剂、脱水剂、止痛剂。此时应告诉患者这是血管痉挛,血液刺激脑膜所致,随着出血的停止,头痛会逐渐缓解,神志清醒且疼痛不剧烈者嘱其缓慢呼吸,听轻松、舒缓音乐,指导家属轻按摩病人头部,安慰病人,缓解焦虑,紧张的心理。

  2.3 做好健康教育 患者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恢复后,认为自己完全恢复,开始不履行遵医行为。如:坚持下床活动,聊天不休息,情绪激动使再出血。护士应勤巡视病房,反复强调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的危险性,保持平静心态,配合治疗,嘱病人继续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2.4 避免诱因 告诉病人及家属容易诱发再出血的各种因素,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由于病人绝对卧床应嘱病人练习床上排便:臀下部垫一便盆,用屏风遮挡,如便秘时给予缓泻剂,血压过高时遵医嘱降压,病人烦躁时予以镇静处理。

  3 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的积压,血流进蛛网膜下腔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通过止血,改善血管痉挛,降颅压等积极治疗,及时给予心理护理,护士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贴,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予以心理疏导,帮助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了再出血的复发率。

  

作者: 李莲莲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