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15期

难治性肺结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心理护理对策。方法用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58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难治性肺结核患者有着复杂多样的心理特征,应针对性的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结论恰当及时的心理护理能降低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用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58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难治性肺结核患者有着复杂多样的心理特征,应针对性的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结论 恰当及时的心理护理能降低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难治性肺结核;心理分析;护理效应

 据统计,我国现有肺结核患者500万,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年因肺结核死亡15万人。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患者耐药率高达46%,一些患者长期排菌,成为慢性传染源,也称为“难治性肺结核”[1]。随着全世界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难治性肺结核明显增多,该病已引起国内外防痨组织及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能否治愈及控制对预防结核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这部分患者是肺结核病重要的传染源及难治的原因所在,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肺结核病的反复复发和难治常会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这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58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分析并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择

  58例病例均为我院2006年7月—2010年5月间已确诊的难治性肺结核住院患者,无精神病和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脑血管病、肝硬化癌症等),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32~76岁,平均47.8岁。

  1.2 方法

  通过心理护理获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后,采用开放式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焦虑与恐惧

  占86.2%。分析:(1)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出现咯血或痰菌阳性,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担心为不治之症,甚至担心自己会突然血流尽而死;(2)有的患者得知自己患的是难治性肺结核,担心治不好,即使治好了也不能再干重活,也会成为“废物”;(3)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因反复治疗已花费很多,目前因难治性,治疗费用越来越高,担心结果是人财两空;(4)担心自己将病传染给他人,特别是接触密切的亲友,甚至招亲人遗弃或影响婚姻。

  2.2 悲观与抑郁

  占65.5%。以患病时间长的患者及老年患者为多见。(1)由于久治不愈,使患者丧失信心,无心再治,特别是反复住院的患者更加悲观。(2)疾病因素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常招人嫌弃,从而产生悲观和抑郁;(3)老年患者认为自己年纪大,体质差,对药物所起的作用慢,治疗是一种浪费,更多的是家庭关系不和,子女、亲朋不愿到医院来陪护和多探望。这类患者觉得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而悲观失望,整天忧心忡忡,不善言谈,寝食不安。

  2.3 自卑与多疑

  占43.1%。分析:疾病因素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劳动,常遭人歧视,产生自卑和压抑心理,同时担心会传染他人。有的缺乏结核病保健常识或经济原因不能坚持服药,擅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复而抑郁、伤感和自卑,对医务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常常多疑多虑,情绪不稳定严重破坏了机体的平衡。

  2.4 否认与固执

  占13.8%。分析:有些患者怀疑和否定自己已患的疾病,即使诊断已明确,还存在侥幸心理。否认虽在一定程度上起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又起到贻误病情的消极作用。有些常年患病反复医治效果不佳的患者,特别是曾有些社会地位的老年患者,社会角色及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疾病的折磨、自尊心受损,稍不如意就变得固执起来,甚至拒绝饮食与治疗。

  2.5 期望

  几乎所有来住院的患者都有这种心理。(1)期望得到最好的护理与治疗。(2)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尤其是医护人员的理解,希望自己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不受歧视。(3)期望得到社会的关爱,获得更多的医疗援助。(4)求生的期望,有些患者已四处求医无果,病情复杂而严重,期望此次治疗创造奇迹。

  3 心理护理

  3.1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这是心理护理的关键。(1)患者一入院就要热情接待,以期得到良好的首因效应,取得患者的信任。(2)医护人员应该让患者了解到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为有效控制结核病提供了有力保证,只要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是完全可以治愈的。(3)帮助患者分析其导致肺结核的可能原因,针对原因,促其认识到“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及在医护人员督导下用药(DOTS)的重要性,不断用鼓励的语言,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4)告诉患者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期间病情还有可能出现反复,这些均属正常,不可过于心切。

  3.2 消除患者恐惧、疑虑、悲观、失望的心理

  (1)对空洞型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告诉他咯血只是肺结核的一个常见症状,可见于任何类型的肺结核,咯血量的多少与结核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关系,鼓励患者有血尽量咯出,不可屏气,防止窒息。同时,要密切观察,多关注,令其有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及紧张情绪。(2)对疑虑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予同情,体谅他们的苦衷,以饱满的热情给予亲切的抚慰。

  3.3 老年患者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他们聊天拉家常,首先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孤独感,给予他们理解,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尽可能的帮助。其次,设法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讲明现代医学足以控制肺结核,疾病并非想象的那么可怕,还可以动员类似已愈的老人现身说法,使其心理平静,配合治疗[2]。

  3.4 消除否认和侥幸心理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录像,阅读报刊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其积极配合治疗。

  3.5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期望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并积极促成患者间激励、交流、互助的良好关系。医护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和高尚的职业操守,理解患者的心态,尊重患者的合理需求。同时,根据病情和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尽量减低医疗费用。

  4 讨论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心理护理是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成功的心理护理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关键,也是能否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和前提。Miller和Wood研究发现负面情绪可引起自主的胆碱能介导的神经兴奋使气道收缩,引起肺部通气障碍[3]。从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难治性肺结核患者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整体效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应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对患者做准确的心理分析,并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积极主动地选用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及时恰当的心理护理能够降低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肈丽群.难治性肺结核的预防与治疗.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7):53.

  2 张艳丽,王玉琴.健康教育对肺结核病人的影响. 生物磁学,2006,5(2):87.

  3 3 Miller BD,Wood BL.Psychobiological reactivity in asthmatic Children:a cholinergically mediated confluence of pathways.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chiatry,1994,33:1236-1245.

  

作者: 雷 华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