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9期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同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自身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同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自身疾病的原因及预防康复知识,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掌握糖尿病的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治疗,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让糖尿病患者在最大范围内享有健康。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体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热量增加,糖尿病发病率也增高,因糖尿病及合并症而致死、致残者日益增多,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的,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与控制,通过对患者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健康医疗决定,改变不健康行为。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治疗教育、运动治疗教育、药物治疗教育、自我监测和并发症的预防教育、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

  1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许多人在患病的时候,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外,还存在心理上的折磨。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常反复入院,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消极悲观情绪,即便初次入院,患者也会出现否认、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的心理应激过程,而这些不良心理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控制不利。主食控制过度,副食花样单一,对食物有恐惧心理,采用饥饿疗法,这样,糖尿病就不能很好的控制。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并给予细心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急于向患者灌输知识,在与患者首次交谈中就要有针对地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及解释,让不同心态的患者从两个极端解放出来,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从密切护患关系入手,加强心理沟通,增进感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再进行健康指导,我们应把握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心理我们应从三方面进行教育:(1)要重视自己得了糖尿病,要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得了病,成了终身必须承受的负担,伴随着终身的挑战,不要否认或害怕。(2)要从心理上对糖尿病有清楚地认识。(3)指导患者如何调节日常生活中的情绪。

  2 糖尿病饮食教育

  饮食指导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认为,糖尿病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60%~65%,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5%~20%,适当放宽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使葡萄糖耐量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对于进行单纯饮食治疗的患者,应注意饮食中须含有足够营养及适当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总热量应根据标准体重、病情轻重、营养状况来估计。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主副食合理、营养平衡、粗细粮搭配,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少吃“垃圾”食品(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煎炸食品),提倡食用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绿叶蔬菜、豆类、粗谷物等纤维素食品。限制饮酒,每天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5~6g以下。患者和家属及医务人员可以共同制订一份饮食计划,饮食计划强调个体化,考虑到患者的体重、年龄、体型、劳动强度、病情控制情况、并发症等因素,使饮食、药物、运动得到良好的配合[1]。

  3 糖尿病运动教育

  运动可促进体重减轻并保持适当的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组织,增加肌肉和组织利用葡萄糖,使血糖下降,促进肌肉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减少胆固醇,降低血压,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张力,防止骨质疏松,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性。但运动一定要接受专业医生、护士的指导和制定运动处方。每日20~30min,一般不超过1h,每天1次或每周4~5次。运动中要注意保持适量、持续、个体化,要注意安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更要严格掌握运动指征。

  4 糖尿病药物指导

  不管是住院患者还是非住院患者,都应在医生的协助和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停药。医生、护士应指导病人除了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外,还应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用:(1)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常有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肝损害,严重可引起持久性低血糖。因此,应指导患者定期查肝功和血常规,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给药时,在三查八对的同时,要告知患者药物的具体用法,尽量避免与能增强或降低血糖的药物合用。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同时,要加强观察用药后的反应。(2)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要严格掌握治疗剂量、注射时间,抽吸药物避免震荡。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防止肌肉组织硬化、萎缩,避免胰岛素吸收不良。(3)应在患者出院前教会患者如何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岛素,并教会患者如何鉴别低血糖及处理措施。有的病人对胰岛素认识不够,拒绝使用胰岛素,我们一定要耐心教育患者,强调不及时启用胰岛素会使血糖不能持续达标,并发症发生发展,医疗费用增加,通过耐心比较,告知患者胰岛素在目前所有的降糖药中的效果最强,通过比较让病人逐渐接受并认可胰岛素的治疗。

  5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和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多方面损害,如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并发症,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及早识别并发症,并教会患者识别化验正常值。

  6 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是一类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外伤感染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常见后果是慢性足溃疡,最严重的结局是截肢、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糖尿病的知识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是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因疏于双足的治疗及护理,最终不得不把部分和整个下肢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加强病人的自我防护意识,主动进行足部护理才是最重要的措施。嘱咐患者每天检查双足,穿鞋时必须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买鞋前选择好适合自己的鞋子,鞋子应该宽松,使足趾间一定要有空间;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定期找医生检查双足,若出现局部皮肤问题,应由医生处理;建议患者做到四不宜(即不宜吸烟、不赤足行走、足部不用刺激性药物、不宜用热水袋或火炉暖脚)[2]。

  7 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其治疗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取得病人的配合,才能有效控制。让病人知道适当锻炼身体及控制饮食是治疗的基础,根据病人的个性特征,实施有效地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技能,最终达到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减轻其经济负担的目的。研究显示[3],如果糖尿病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就能预防或减少引起并发症的危险。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 罗帮荛.2型糖尿病疾病进展与治疗达标.临床医学新进展,2006:103.

  2 戴丽华,张铁英.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及效果评价.护理进修杂志,2001:16.

  3 黄鹤举.综合临床医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11.

  

作者: 张月琴作者单位:016040 内蒙古乌海,乌海市乌达中心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