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0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QT离散度。护理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一般认为,急性期死亡的病例中约60%为心源性猝死[1],幸存者中约10%死于出院后第1年[1]。QT离散度(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QTd是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护理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一般认为,急性期死亡的病例中约60%为心源性猝死[1],幸存者中约10%死于出院后第1年[1]。如何识别可能猝死的高危人群一直是困扰临床心脏病学的一大难题。QT离散度(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QTd是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新近研究提示,QTd监测对AMI的近期预后的预测、突发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50例AMI患者及47例正常人的QTd分析进一步探讨QTd与AMI的关系。这对于了解病情,预测可能出现潜在的致病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实施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选2003—2006年在本院心内科监护室符合下列标准的50例首次患AMI的病人:(1)入院后首次心电图可精确测量QT间期的导联≥12个;(2)无心房颤动和扑动;(3)无束支阻滞;(4)未长期应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正常对照组选用47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无心血管病症状和体征,无服用心血管药物史。QTd=最大QT间期(QTmax)- 最小QT间期(QTmin)校正QT离散度(QTcd)=QTamx-QTmin R-R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AMI病人与对照组的心电图参数比较  表2 有室颤和无室颤的AMI病人心电图参数比较

  3 临床意义及护理要点

  AMI患者的QTd和QTcd均明显大于正常人。在AMI组,发生室颤病人的QTd及QTcd明显大于无室颤病人。表明QTd确与心电不稳定性乃至心性猝死存在相关关系,QTd可以作为AMI病人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简单、实用的预测指标。动态观察QTd,对识别AMI后高危人群,防治心律失常事件很有价值,QTd值越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越大。在护理中应做好病情观察,给予24h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做12导心电图检查;重视患者的主诉,如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先兆症状时,应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如发现频发室早、室速,可诱发室颤而危及生命,应立即通知医生,静注利多卡因100~200mg,以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并做好除颤和心肺复苏的准备。恶性心律失常是AMI电生理紊乱所致,应配合医生加强病因治疗,积极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纠正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减轻心脏负荷。大量AMI病人的发病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与诱因有密切关系,情绪的异常激动,精神创伤都可引起过多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一方面使心肌兴奋性增强,耗氧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荷;另一方面可使“室颤阈”降低。在护理上应正确指导患者活动,AMI初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减少外来干扰。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身心舒适,情绪稳定。其他诱因如劳累、饱餐、失眠、排便用力等,通过对症护理,可有效降低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QTd≥70ms的AMI患者[2],应重视引起猝死的高危因素,提早采取防治对策。预防措施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控制心绞痛,降血脂,治疗心力衰竭,处理心律失常,戒烟等,以降低心源性猝死。

【参考文献】
   1 方全,吴宁.QT离散度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315.

  2 刘艳,郭映春,马奕,等.QT离散度的方法学及其正常参考值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66.

  

作者: 张 俭,王晓刚作者单位:255300 山东淄博,解放军第14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