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1期

PICC和CV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两种置管静脉输注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6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B组3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置管,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结论与CVC置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置管静脉输注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将6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B组3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置管,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

    许多化疗药物具有强烈刺激性与毒性,加上反复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易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因此,静脉置管输注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1]。为探讨如何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本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PICC及 CVC进行化疗,证实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值得推广的置管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根据自愿及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接受PICC途径输注者为A组,接受CVC途径输注者为B组。均为首次接受静脉化疗。所用药物为羟基喜树碱、泰素、泰素D、顺铂、阿霉素、吡柔吡星,每次以3~4种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剂量按患者体表面积计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变部位、平均病程对比情况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置管

  2.1 材料准备

  A组采用德国Braun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管径为16G,导管总长为60cm,管腔总量为0.5ml;另备治疗巾两块,止血带,皮尺,皮肤消毒剂,无菌手套,10ml注射器,生理盐水1瓶,肝素帽,无菌持物钳,无菌敷料,透明敷贴。B组采用德国Braun公司的双腔静脉导管(导管型号7F,长度30cm, 直径2.4mm);另备锁穿包,无菌手套,1%利多卡因5ml,肝素盐水稀释液,肝素帽等。

  2.2 置管方法

  (1)A组选择好肘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用皮尺测量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距离,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沿静脉走向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所量长度,移去导丝,连接可来福接头,穿刺点放一个碘仿酒精棉球,用10cm×12cm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导管进入深度一般为35~50cm。穿刺结束摄正位X线胸片确定导管位置。(2)B组患者取去枕仰卧位面偏左侧,上肢垂于体侧略外展时锁骨稍向前,锁肋间隙张开。右侧肱骨大结节向内2cm与锁骨下1.5~2cm的连线为穿刺进针点,穿刺针指向锁骨中内1~3处,针与皮肤的冠状面夹角<30°。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选定穿刺点处进针,针体紧贴锁骨下缘边进针边抽吸,见到静脉血,表示穿刺成功,如果一次不成功,退针到皮下,嘱患者于呼气末屏息后,穿刺针指向胸锁关节可获得成功。取下注射器,经穿刺针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插入扩张管,扩张皮肤和皮下组织,退出扩张管,沿导引钢丝送入静脉留置导管,插入深度15cm左右,退出导引钢丝,反复抽吸回血,皮肤缝合固定导管,穿刺点碘酒酒精消毒,再用6cm×7cm无菌纱布贴膜固定,穿刺结束摄正位X线胸片确定导管位置。(3)两组患者穿刺处均用3%碘伏消毒后以一次性贴膜固定。每周换药2次,每次输液结束以肝素生理盐水冲管。A组于化疗间歇,每周用肝素生理盐水冲管2次,B组每日用肝素生理盐水冲管1次。

  3 结果

  两组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PICC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CVC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

  3 讨论

  3.1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本研究发现一次穿刺成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原因可能为锁骨下静脉穿刺区局部解剖复杂,静脉位置深,难以触及,体表定位困难,故一次置管成功率低;而PICC则因为穿刺静脉表浅,可看到和扪到,其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2],易于穿刺,操作创伤小,相对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更容易被推广。但PICC的静脉输液速度明显慢于锁骨下静脉插管。因此,对于液体需求量大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仍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3]。

  3.2 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

  保护血管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中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化疗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增加,疗程间隔时间缩短,保护血管日趋重要[4]。置管后的PICC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中心静脉,既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组织外渗性损伤,又消除了每次化疗的静脉穿刺痛苦,而且PICC导管还可为部分血液检查提供标本, 减少对静脉的破坏,减少穿刺疼痛,减少局部感染,减轻患者紧张心理,护理技术满意度大大提高,PICC导管虽然也易于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但是经短期治疗即可痊愈[5]。PICC一次置管,最长可保留近2年,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一般为0.5~1个月[6]。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麻醉及缝针,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受影响,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可长期留置,应用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爱玲.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80.

  2 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中华护理杂志,2008,38(1):31-33.

  3 陈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9):146-147.

  4 张雪花,王秀芬.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护理研究,2006,20(6):156-157.

  5 覃松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微创医学,2007,2(1):47.

  6 谭海梅,伍美娟,陈秀强,等.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9,15(11):317-318.

  

作者: 王劲草作者单位:430100 湖北武汉,武汉市蔡甸区中医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