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期

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效果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现状,掌握其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以无记名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在上海长征医院实习的78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78名实习护生中,31例发生了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9。发生职业暴露中男生6例,发生率为7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现状,掌握其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以无记名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在上海长征医院实习的78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78名实习护生中,31例发生了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9.74%(31/78)。其中针刺伤20例,玻璃碎屑损伤11例。发生职业暴露中男生6例,发生率为75.00%(6/8);女生25例,发生率为35.71%(25/70),男生职业暴露发生率大于女生(P<0. 05)。结论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较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防范。其中男生职业暴露发生的比例较女生高,和男生的性格及护理操作中粗心有关,需引起注意。护生发生职业暴露后焦虑、抑郁水平均高于没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护士,证明职业暴露对实习护士的心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注意及时疏导。

【关键词】  实习护士; 职业暴露;心理卫生

  医院是救治伤病患者的场所,又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职业安全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护士是医务人员中的重要群体,护理工作的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高危锐器中,如为患者做各种注射的针头、采集血液标本后的针头、手术室护士接触的刀片、剪刀、缝针等,均为污染的锐器, 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其中特别是刚刚走进临床的实习护士。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普通中、高等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护理学及职业损伤防护等知识列入教学计划,临床工作中医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欠缺,导致实习护生相关知识贫乏,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实习护士刚刚走进临床,由于经验缺乏和环境陌生更加大了他们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同时,实习是护生职业生涯的开始,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若处理不好,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将产生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但目前有关职业暴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策略方面,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在上海长征医院实习的78名实习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职业暴露对实习护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后续引发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干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2009年7月—2010年5月在上海长征医院实习的78名实习生,观察起止时间为2009年7月—2010年3月,78名实习生年龄17~24岁,平均(22±2.24)岁,其中男生8名,女生70名;本科学历18名,专科学历60名。入组后将发生了职业暴露的同学纳入实验组,在观察期间内均未发生职业暴露的纳入对照组。

  1.2方法(1)78名实习生首先均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确定均无心理问题,依此作为入组标准。78名在实习前统一时间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填写前均详细说明,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将所有数据同步记录。(2)在医院的支持下设立职业暴露管理小组,记录和登记发生职业暴露的学生、时间、职业暴露种类。将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护士列为试验组,没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护士列为对照组。(3)所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学生均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的1~2天,再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同时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护士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所有数据均同步记录,同时针对实验组同学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后期干预措施。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两均值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见图1。

  图1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2009年9月—2010年3月期间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护士31例,发生率为39.74%。其中针刺伤20例,玻璃碎屑损伤11例。男生6例,女生25例,本科8例,专科23例。

  2.2不同性别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78名护生中男生8名,有6名发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5.00%(6/8),而女生共70名,25名发生了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5.71%(25/70),两者经卡方检验X值为3.1319,P值为0.0396,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不同性别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

  2.3不同学历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78名护生中本科学历18名,有9名发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0.00%(9/18),而专科学历共60名,22名发生了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6.67%(22/60),两者经卡方检验χ2值为0.5465,差异无显著性(P值为0.2288,P>0.05)(见表2)。表2不同学历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

  2.4发生职业暴露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AS 均值和SDS均值比较通过发生职业暴露前,试验组31名护生SAS 测评均值为46.58±2.16, 对照组47名护生SAS测评均值47.02±2.47,两者经t检验,t值为0.8084,P值为0.4214,P>0.05,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31名学生的SDS均值为50.21±3.08,对照组47名护生的SDS均值为48.97±2.76,两者经t检验,t值为1.8541,P值为0.6762,P>0.05,差异无显著性。

  2.5发生职业暴露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AS 均值和SDS均值比较发生职业暴露后,实验组31名护生SAS 测评均值为54.03±2.14, 和对照组47名护生SAS测评均值比较,t值为12.962,P值为0.000,P<0.01,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31名学生的SDS均值为52.23±2.09,对照组47名护生的SDS均值比较,t值为5.598,P值为0.000,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职业暴露后SAS 均值和SDS均值比较

  2.6实验组实习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实习护生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发现,担心老师批评有17人,占54.84%(17/31);担心感染有13人,占41.94%(13/31);自责自己不小心有11人,占35.48%(11/31),担心同学笑话和认为自己能力差分别有5人,各占16.13%(5/31),详细数据见表4。表431名实验组人员焦虑抑郁情绪原因调查分析表

  3讨论

  职业暴露是典型的职业应激,对个体心理和生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职业暴露的心理反应一般表现为恐惧、无奈、悲伤等 ,进而可产生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良心理反应。杨慧等的研究显示,大部分医护人员锐器伤后心理状态为无可奈何、害怕,大多数医护人员意识到锐器伤后危害巨大。通过本次研究探讨暴露与不暴露之间的联系有:职业暴露对实习护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其感到焦虑和抑郁,所以提醒临床带教老师及相关部门应关注实习护士在发生暴露后的心理状态,以免其产生心理的波动,影响实习学习效果,进而甚至影响其职业生涯,未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护生要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及健全相关制度。通过问卷调查表调查分析实习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其中担心老师批评占54.84%(17/31),居首位,而居第二位为担心感染,占了41.94%(11/31),经分析认为其主要是由于,实验组暴露后片面夸大了带教老师的态度和暴露源可能的危害,从而引起强烈的、不健康的心理反应。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实习护生在学校没有很好地掌握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对感染存在一定的误区;另一方面也反映实习护士在临床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目前的护士的教学培训中,仅仅重视了实习护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调查显示有39.74%学生发生了职业暴露,其中主要为针刺伤,这和大多数学者研究一致,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暴露发生率较其他研究略偏低,可能和研究期限较短有关。其次,本研究中发现男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5.00%(6/8),而女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5.71%(25/70),男生发生职业暴露率明显高于女生,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究其原因可能和男生性格有一定关系,男生刚进临床易冲动、不计后果,凡事都想亲自去感受、体验,容易导致差错的发生。本科学历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0.00%(9/18),专科学历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6.67%(22/6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不同层次的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基本一致。

  4结论

  4.1通过本研究得出结论(1)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较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防范。(2)其中男生职业暴露发生的比例较女生高,和男生的性格及护理操作中粗心有关,需引起注意。(3)护生发生职业暴露后焦虑、抑郁水平均高于没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护士,证明职业暴露对实习护士的心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注意及时疏导。

  4.2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虽然从实证性研究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职业暴露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但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1)没有探讨暴露长短与心理健康变化的时效性研究。(2)心理健康的涉及内容有些局限,应进一步涉及认知、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等相关因素及相应生理指标的变化,系统性地加以研究。(3)应考虑不同心理干预方式对职业暴露引起心理健康变化的干预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研究结论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作者: 浦伟青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上海长征医院胸心外科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