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7期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方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方法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法将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进行量化评估,及时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采取防范措施。结果通过该方法的实施,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缺陷,护理质量总合格率由93。16%,杜绝了中度以上风险事件发生,低度风险事件由......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方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方法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法将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进行量化评估,及时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采取防范措施。结果通过该方法的实施,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缺陷,护理质量总合格率由93.80%提高至98.16%,杜绝了中度以上风险事件发生,低度风险事件由实施前5起降至2起;2级和3级风险事件由实施前的4起、8起分别降低至1起和3起。结论标准化的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对消毒供应中心的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标准化的从设计上防患于未然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法,即在产品的设计和流程中对产品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度、频度和探测度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量化指标确定风险等级,并制订预防措施加以控制,从而将风险完全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换言之,失效模式与产品质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一定的失效风险与确定的质量可以等同。笔者于2010年7月—2011年12月通过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以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评估项目针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特点,采用自制的《消毒供应中心风险评估项目表》,表中共有50个评估项目,涉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回收、清洗消毒、干燥、检查、调配、包装、灭菌、监测、发放;下收下送,服务品质,设备维护保养,应急事件处理,环境清洁,职业安全防护,继续教育等。评估项目表每月进行评估1次。

  1.2评分标准50个评估项目各占2分,共100分。 同一项目每月未执行或执行不到位≥3次评0分,1~2次评1分,0次评2分。按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90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

  1.3风险程度以是否造成病人感染和影响临床使用结合经济损失为指标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高度风险:病人感染或/和影响临床使用或造成500元以上经济损失; 中度风险:无病人感染,对临床使用有一定的影响或经济损失在50~500元之间;低度风险:及时发现错误,不影响临床使用或经济损失在50元以下。

  1.4风险等级1级风险表示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善;2级风险表示可在合理的期限内进行改善工作;需考虑科室相关政策、作业标准、工作流程、设备已有的安全维护状况等;3级以下为可接受的风险。

  2结果

  2.1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后质量合格率比较见表1。表1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后质量合格率

  2.2实施风险管理前后风险事件和等级情况见表2。表2风险事件发生程度和等级情况

  3讨论

  3.1建立风险管理理念,达到风险管理目标消毒供应中心的风险管理目标是消除或减低风险,有效地管理资源,利用现有资源控制及或减低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目标要求,对员工加强风险管理理论的培训,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加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标准、程序与风险管理制度,化解危机,以风险较低的方法取而代之。如采用安全工作方式,以便把风险减低至可接受水平;制订书面工作流程,供有关员工参考;采取巡查、督导等监管措施,不安全信息报告与反馈;有关知识考核;召开有关会议及为有关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资料和指引;畅通并传达有关信息、各种报表;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有效地把风险控制或减低至预定的水平,更有效地分配医疗资源、控制成本,规避或转嫁风险 ,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实行风险管理,不断识别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 ,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管理对策,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1]。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由92.50%提高到98.50%,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从90.60%上升至95.60%;职业防护提高了7个百分点。

  3.2有效降低工作缺陷,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从表1、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持续进行风险评估,有系统地找出风险较高的地方,根据风险水平确定进行改善的优先次序,根据计划、执行、检查、改善的概念和风险管理架构,定期检查和修订既有的风险评估表和风险处理措施,以配合瞬息万变的情况、新启用的仪器、新发表的报告和新的健康安全资讯等。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缺陷,确保无菌物品质量,提高工作责任心,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使风险事件发生程度和等级大幅度降低,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贮存、设备维护及环境整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改善,营造了安全的医疗环境。综上所述,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方法的应用探讨,实施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自我把关,注重整体全程质量管理,使质量缺陷减少到最低限度,控制不安全因素及不良危害因素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因此,标准化的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对消毒供应中心的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柏湘,龚科.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7):854-856.

  

作者: 张晓春,许乐作者单位:350001 福建福州,福建医科大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