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脑梗死患者的痴呆神经心理学评定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在欧美国家血管性痴呆占第二位,仅次于Alzheimer病。在日本和我国几个小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反,血管性痴呆患病率高于Alzheimer病,是痴呆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痴呆的神经心理学评定,为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笔者用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对......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欧美国家血管性痴呆占第二位,仅次于Alzheimer病。在日本和我国几个小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反,血管性痴呆患病率高于Alzheimer病,是痴呆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痴呆的神经心理学评定,为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笔者用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对脑梗死组和正常老年组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临床资料

  1.1  3组人员的文化程度  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

  1.2  3组人员的职业  农民、工人、干部、教师、会计、卫生工作者。

  1.3  参加测试人员的选择条件  (1)正常老年组,非脑血管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2)脑梗死组,因脑血栓、脑栓塞住院患者或门诊复诊患者。住院患者的测试条件是,住院15天以上病情稳定的,门诊复诊患者是距最后一次发生脑血管病数月,1~2年以上者。

  1.4  正常老年组  30例,女10例,男20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7.3岁。头颅CT平扫报告为正常,无异常或老年性改变。

  1.5  分组  脑梗死组分多发性脑梗死组与大面积脑梗死组:(1)多发性脑梗死组:28例,女11例,男17例;年龄最小56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7.3岁。头颅CT平扫为基底核区、丘脑、两侧侧脑室旁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灶。(2)大面积脑梗死组:16例,女3例,男13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6岁,平均65.4岁。头颅CT平扫为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灶。

  2  测试方法

  2.1  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标准  正常:31分以上;轻度异常:30.5~22分;痴呆前期:21.5~10.5分;痴呆:10分以下。2.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标准  文盲<17分痴呆;小学文化<20分痴呆;中学以上<24分痴呆。

  3  测试结果

  3.1  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测试结果  见表1。

  表1  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测试结果 

  注:χ2=25.06,P<0.01

  3.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测试结果  见表2。

  +表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测试结果

  注:χ2=15.42,P<0.01

  4  讨论

  表1修订的长谷川智力量表测试结果,与表2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测试的结果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对多发性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痴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是有临床意义的。

  表1的正常项、轻度异常项和表2的非痴呆项中,3组均有例数存在。提示部分多发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可以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者存在与正常老年人相似的认知改变。

  但是表1的痴呆前期项和表2的痴呆项中,正常老年组没有例数,而两组脑梗死组在这2项中均有例数。在测试中发现,出现在这2项中的脑梗死病例均存在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语言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分。因此,应把出现在这2项中的病例作为防治血管性痴呆的重点。给予积极的脑血管病方面的治疗,临床随诊、跟踪、观察病情的演变情况,确定是否达到血管性痴呆阶段。

  作者单位: 245000 安徽黄山,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含  秋)

作者: 岑 伟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