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前列腺结核并颈淋巴结核、腹腔淋巴结核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7cm×1。3cm低回声光团,边缘整齐,内回声均匀,纵切时位于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与胰体关系密切。前列腺4。9cm×2。...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干部。2000年11月中旬起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乏力、食欲不振。经当地镇医院对症、抗感染加皮质激素治疗后热退停药。停药后数日再次出现发热,于2000年12月25日到张家口市某医院就诊,查尿常规发现有白细胞8~10个/HP,12月26日行彩超检查时发现胰体偏前方可探及一1.7cm×1.3cm低回声光团,边缘整齐,内回声均匀,纵切时位于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与胰体关系密切。前列腺4.9cm×2.6cm,包膜完整,形状失常,实质光点分布欠均匀,内可探及2.6cm×2.5cm近似液性回声包块,可见强回声光团沉积于后壁。双肾及膀胱未探及异常回声。超声提示:(1)胰体占位病变或腹腔淋巴结肿大;(2)前列腺占位性病变。肾图检查无异常发现。为了明确诊断,患者于2001年1月初到北京某部队医院就诊,在B超引导下,给予行前列腺穿刺,穿刺组织外观灰白色,长1.2cm,直径0.1cm,病理诊断左侧外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以结核可能性大。给予SH抗结核治疗。因疗效不著于2001年3月8日再次到北京原就诊医院复查,经直肠超声检查所见:前列腺大小为4.1cm×2.4cm×3.4cm,内腺前后径为1.6cm,左右不对称,包膜不完整,右侧外腺可见片状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大小约1.9cm×0.9cm,左侧外腺见一液化区,范围1.5cm×0.8cm,其相邻包膜中断,其外侧见一液性暗区,大小3.3cm×1.7cm,与前列腺液化区相互沟通。诊断前列腺结核并周围寒性脓肿形成。建议到专科医院治疗。2001年3月14日来我院就诊,收住院。既往无特殊病史。

  体检:T 38.2℃,P 84次/min,BP 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稍欠,神志清。左颈部可触及1.5cm×2cm肿大淋巴结,胸部检查无异常发现。右上腹有轻压痛。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ESR 20mm/h;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中性0.82,淋巴0.18,红细胞4.02×1012/L,血小板188×109/L;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尿糖(-),尿查抗酸杆菌(-)。肝功能、血糖结果无异常。PPD试验(+++,17mm×15mm),B超检查与院外结果相比无显著改变,心电图结果正常。初步诊断:前列腺结核脓肿形成,并颈淋巴结核、腹腔淋巴结核,给予口服异烟肼、利福喷汀、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静滴卷曲霉素(因考虑SM已用2个月余,且效果不明显)治疗,并短期加用了左氧氟沙星静滴(1个月)。用药3天体温降至37℃左右,50天以后体温完全正常。2001年6月14日复查前列腺超声,报告原病灶基本消失,左侧周围脓肿明显缩小(0.9cm×0.5cm)。给予停卷曲霉素。在此期间左颈淋巴结逐渐增大、变软,于2001年7月21日给予切开引流,继续原方案治疗,切口逐渐愈合。此后又发现右颈淋巴结肿大,由1.5cm×1.5cm渐增至2.5cm×3cm,并渐变软,于2001年8月13日切开引流。2001年9月17日复查腹部B超显示腹内肿物缩至1.2cm×1.3cm,给予停PZA。2001年10月初又发现甲状腺左前方处肿物2.8cm×3.0cm。2001年12月5日到北京某部队医院行甲状腺彩超检查报告“左侧甲状腺囊实性占位(4.4cm×1.2cm),考虑腺瘤合并出血可能性大”。未做特殊处理,肿物逐渐增大,到2002年2月下旬肿物已增至3.5cm×5.0cm。结合临床实际仍考虑淋巴腺结核,后经加用中药,肿块渐缩小,用药6个月余肿块基本消失。2002年8月29日复查超声报告前列腺体积4.9cm×3.2cm,内腺前后径1.5cm,内部回声均匀,内外腺显示清晰,原病灶显示不清。腹膜后可探及多发回声结节,部分呈融合状,最大2.4cm×2.1cm,边界清。2003年3月复查腹部超声显示腹膜后仍存在肿大淋巴结,但较前有缩小(最大1.0cm×1.2cm)。给予停全部抗结核药,全程用药2年。停药后随访2年,患者情况良好,未复发(2004年3月初复查腹腔超声报告原多发回声结节大部消失)。

  2  讨论

  男性生殖系结核的感染可经尿路和血行两个途径,但绝大多数病人是经尿路感染;多继发于肾结核,其病变首先由前列腺开始,其次是精囊,然后沿输精管向附睾及睾丸蔓延,所以前列腺结核是临床最多见的生殖系结核[1,2]。本例为1例严重的前列腺结核,同时合并了多部位的淋巴结核(其中右颈淋巴结核和甲状腺前淋巴结核是在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的),经查尚未发现泌尿系结核,故认为本例感染途径为血行感染。

    本例在治疗上采取了初期五药联合强化治疗,以后逐渐减药,后期又根据病人临床实际情况加用了中草药治疗,最终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关于肺外结核的治疗,其化疗方案:初治者原则上应与肺结核相同,目前多采用HRZE(S)或HRZ联合治疗;疗程应根据结核病变的部位进行确定,如结脑常为1.5年左右。关于泌尿生殖系结核及体表淋巴结核,其常规疗程一般为6~9个月[3,4]。但是像本例这样多部位的严重病例还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比如本例在治疗4个余月时又新出现右颈淋巴结肿大,7个月时又出现左侧甲状腺前淋巴结肿大,直到近1年时肿大最为明显,所以必须延长疗程,不可千篇一律。对这样的病例必要时还应加用中药或免疫调节剂,以便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家驷,吴阶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45-346.

  2  谢惠安,阳国太,林善锌.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8-359.

  3  严碧涯,端木宏谨.结核病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649,776,782.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59-1660.

  作者单位: 075441 河北张家口,张家口市肺科医院
 
   (编辑:朱兆耘)

作者: 王星,陈向东,郝世家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