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慢性心肌病损和长期的心室负荷过重,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现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肺循环、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更深入的认识,对其治疗也有了新的观点。近年来经过多个大型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慢性心肌病损和长期的心室负荷过重,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现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肺循环、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更深入的认识,对其治疗也有了新的观点。近年来经过多个大型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1]。

  1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以前一直以为,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唯一因素。目前认为,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临床表现为心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态的改变(横径增加呈球形)。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所致的血流动力学超负荷是心室重塑的始动因子。

  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发生代偿性的改变,包括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系统激活后可改变血流动力学并直接作用于心肌,进而影响心功能,其激活的程度与心力衰竭成正相关。长期内分泌的激活对心肌产生不良作用,加速心室重塑。反过来,心室重塑又激活神经内分泌。二者互为因果,导致心力衰竭加重。

  2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转变

  随着有关研究的深入,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由单纯控制症状转变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防止病情发展的新阶段。传统经典的治疗是“强心、利尿、扩血管”,但大量的临床对照试验表明:经典用药虽短期内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症状,但长期用药并不能降低病死率,且反复住院,甚至增加病死率和病残率。针对心室重塑和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发病机制,目前新的常规治疗或标准治疗的基础药物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或(和)洋地黄,严重者加用醛固酮拮抗剂。笔者主要阐述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由于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曾被禁用于心力衰竭。但目前已有20多个大型临床试验证实:长期应用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左室功能,而且能降低病死率和住院率。在MERIT-HF[2]中病死率、再住院率分别降低34%、49%,在CIBISⅡ[3]中病死率、再住院率分别降低34%、36%,在COPERNICUS[4]中病死率、再住院率分别降低35%、24%。

  3.1  作用机制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可能为:(1)抑制心力衰竭时SNS的过度兴奋,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性;(2)抑制RAAS系统,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3)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使心力衰竭时下调的心肌细胞β受体上调,改善其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因此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并增加射血分数[5];(4)防止、减缓和逆转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室重塑和内源性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异常。

  3.2  药物的选择  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β受体阻滞剂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卡维地洛作为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能全面抑制交感神经张力,适当比例程度地同时阻断β1受体、β2受体和α1受体,具有扩张血管减轻后负荷作用[6],因而有双重药理学作用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相区别。此外,卡维地洛是目前唯一对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产生有益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同时,抗氧化作用和拮抗内皮素的作用亦可能在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中获益[7]。COMET试验显示,卡维地洛改善心功能优于美托洛尔,但关于治疗心力衰竭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中何种药物尚难定论。目前卡维地洛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β受体阻滞剂,可能由于经济的原因,国内应用卡维地洛者尚属小部分,美托洛尔应用十分广泛。

  3.3  适应证  所有病情稳定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LVEF<35%~40%的心力衰竭患者,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8]。

  3.4  禁忌证  支气管痉挛性疾病、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

  3.5  用药方法  (1)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心率、症状调整剂量,且递增剂量要缓慢,2~4周剂量加倍,直达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如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12.5mg/d,目标剂量为100mg/d;比索洛尔起始剂量为1.25mg/d,目标剂量为10mg/d;阿替洛尔起始剂量为12.5mg/d,目标剂量为100mg/d;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6.25mg/d,目标剂量为50mg/d,每日1次或2次给药。如低剂量出现不良反应,可延迟加量直至症状消失,一般不需停药。(2)在应用ACEI和利尿剂或洋地黄的基础上加用,无液体潴留保持干体重时应用,不单独应用。(3)β受体阻滞剂的个体差异较大,治疗应个体化,达到最大耐受量,静息时心率不宜少于55次/min,运动时心率增加不大于20次/min[9]。(4)用药期间每日测体重,因刚开始使用时引起水钠潴留常常只有体重增加,而没有症状,一般在3~5天内出现,如未及时处理,1~2周内心功能会恶化,这多为β受体阻滞剂对肾血流量的影响所致,加大利尿剂可好转。(5)该药使用2~3个月以上才见效,故要坚持长期用药,如要停药应缓慢,以防反跳出现撤药综合征。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被人们所接受,且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但有文献资料[10]显示,在我国2000年心功能Ⅱ、Ⅲ级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仅为26.3%,尚需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Packer M.Therapeatic option in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are.Circulation,1989,79(2):198-204.

  2  MERIT-HF Stufy Group.Effect of Metoprolol CR/X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Lancet,1999,353:2001-2007.

  3  CIBIS Ⅱ Investigators and Committees.The cardiac insufficiency bisoprolol study Ⅱ(CIBIS Ⅱ):a randomized trial.Lancet,1999,353(1):9-13.

  4  The carvedilo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umulative survival study group.Effect of carvedilol on survival in serve chronic heart failure.N Engl J Med,2001,344(22):1651-1658.

  5  王增志,武阳丰,秦学文.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进展.心血管病进展杂志,2000,21(6):322.

  6  朱文玲.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

  7  李勇,诸俊仁.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OMET研究的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5):467-468.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54.

  9  金兰.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中国实内科杂志,2004,24(1):12-13.

  10上海市心力衰竭调查协作组.上海市1980、1990、2000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治疗状况调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24-26.

  (编辑:朱兆耘)

  作者单位: 056105 河北邯郸,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内科

 

作者: 宁中茹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