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确诊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溶栓治疗。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可在基层医院应用。【关键词】非ST段抬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确诊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溶栓治疗。结果  16例患者溶栓成功,胸痛迅速消失,心肌酶下降超过50%,无一例死亡。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可在基层医院应用。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近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进行冠脉溶栓疗法[1],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缺血心肌重获灌注,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经皮穿刺冠脉再通(PTCA)受到设备的限制,很难在基层广泛应用,经静脉冠脉再通(IVCR),疗法在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已取得满意疗效。我们从2001年以来对2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并与对照组20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条件必须符合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条件,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的诊断标准:(1)有持续性胸闷或心前区疼痛,临床症状超过24h以上。(2)ECG提示:有普遍的(超过3个导联),显著的ST段下移>1mm,并伴有T波倒置或先负后正双向改变,且这种持续改变在24h以上。(3)心肌酶学及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超过正常2倍以上和(或)肌钙蛋白阳性(经定量测定确认)。同时具有下列特点者进行溶栓治疗:(1)无胸闷或心前区疼痛症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者;(2)无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1.2  治疗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略)

  1.3  方法  (1)确诊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4h以上即开始做溶栓治疗,将50万u的尿激酶(UK)(广州天普药厂生产)溶入10%葡糖糖液注射液100ml中静脉点滴,30min滴完。1h后尿激酶100万u重复使用1次。(2)确诊至开始使用尿激酶时间为1~7天,平均为4.5天。(3)使用尿激酶前均急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之内。(4)在应用尿激酶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并进行了心电监护,重点监测ST段和T波的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用药后均做了心肌酶学的检查。(5)溶栓后的再通指标:①临床症状溶栓后3h消失;②持续下降的ST段迅速回复至等电位线或较前上升50%以上,T波变得低平或直立;③CK、CK-MB下降50%以上;④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具有上述4项指标中的2项或2项以上者(但2、3项中必具备1项),判定为血栓溶解后冠脉再通,IVCR成功。

  2  结果

  本组病例16例IVCR成功(见表2)再通率80%,胸痛迅速消失16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6例,CK、CK-MB升高值下降超过50%的16例,下降的ST段回至等电位线的10例,较前上升超过50%的8例,TV5波由倒置变得直立的5例,应用尿激酶溶栓后平均6.8(2.5~9.5)h后发生,全部病例无一例死亡。对照组常规应用治疗AMI药物,死亡4例,7天后ST段回至等电位线的6例。TV5由倒置变得低平的3例。CK、CK-MB值下降超过50%的6例。

  表2  2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与对照组比较  (略)

  3  讨论

  近年用尿激酶进行IVCR治疗早期AMI已普遍应用,经临床及大量动物实验,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3]证明IVCR成功率52%~96%,与PTCA成功率(69%~100%)对比差别不大。本研究中治疗组用尿激酶行IVCR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达80%。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灶位于左心室壁内层1/2处以内,呈小灶性,但分布常较广泛,严重者左心室壁的4个面的心内膜下均有病灶,ECG上一般不出现病理性Q波,所以确诊必须符合前述诊断标准。治疗组20例无一例死亡,说明溶栓后冠脉再通改善了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

  常用判断患者冠脉是否再通的方法为无创与有创两种方法,后者有冠脉造影、心室外造影等,均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与一定的技术条件。也难在发病的最初阶段进行,对于基层医院多采用前者,观察胸痛是否改善,心电图ST段是否回归等电位线,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CK、CK-MB是否下降。笔者认为:胸痛的改善情况受主观因素和镇痛药物的影响,应以ST段的回归等电位线和CK、CK-MB下降为主要指标。鉴于AMI早期几乎全部病人均有多种心律失常,究竟哪一种心律失常的出现是冠脉再通的特征性表现,实在难以区分。特别是应用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室性异位节律可能被控制。所以判断是否再通的指标必须具有上述2、3项的任何1项。

  识别梗死性症状和ECG的超急性期改变是IVCR病例选择的关键,而非ST段抬高的心梗诊断又必须在24h以上。所以一经确诊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就应及早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组20例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虽然有4例未达再通指标,但临床症状已改善,因未做冠脉造影证实,再通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多数学者认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不能用溶栓治疗或急诊PTCA[4],但是近年来FRISC-Ⅱ[5]、TACTICS[6]及RITS-3[7]等临床研究均显示早期PTCA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有改善作用。治疗组20例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多数达再通指标,因未做冠脉造影证实,且病例较少,故再通指标及有效率有待进一步探讨。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尿激酶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黄建群,徐淑梅,王志斌.急诊经静脉血栓溶解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实用内科杂志,1992,8(12):445.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2):710-725.

  3  Kalori R. Urokinasc  by  rapid  iv  bolu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arison  with  its  intracoronary  infarction.Japan  Medical  J,1986,26-27,322.

  4  陈湛.实用心脏病治疗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60.

  5  Wallentin  L, Lagerqvist  B,Husted  S. For  the  FRISC Ⅱ Investigators: outcome  at  1  year  after  an  invasive  compared  to  a  noninvasive  strategy  in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FRISC Ⅱ invasive  randomized  trial. Lancet,2000,356:9-16.

  6  Cannon  CP, Weintraub  WS, Demopoulos  LA, et al. Comparison  of  early  invasive  and conservative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coronary  syndromes  treated  with  the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or  tirofiban. N  Engl  J  Med,2001,344:1879-1887.

  7  Fox  KAA, Poole-Wilson  PA, Henderson  RA, et al. Interventional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or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RITA-3  randomized  trial. Lancet,2002,360:743-751.

  作者单位: 413000 湖南益阳,益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李莉曹光复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