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老年患者用药后特点及原则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病理生化反应特征。如脂肪组织增多,心输出量、肝、肾血流量减少,肝肾功能减退等,加上其健康状况、心理因素不同,使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分布、代谢及药物特点与中青年不同。结合往年经验,将老年患者用药特点及原则分析报告如下。1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

点击显示 收起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病理生化反应特征。如脂肪组织增多,心输出量、肝、肾血流量减少,肝肾功能减退等,加上其健康状况、心理因素不同,使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分布、代谢及药物特点与中青年不同。结合往年经验,将老年患者用药特点及原则分析报告如下。

  1  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1.1  吸收  药物在胃肠内主要以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吸收进入血液。由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胃肠血流减少、胃酸缺乏及pH值升高,以及胃肠活动程度减慢,造成一些主要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B6、铁、钙、半乳酸的吸收减慢,而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影响不大。

  1.2  分布  药物进入血液后,部分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成复合体,其分子量大,但无生物效应,也不能代谢,是在血液中的暂时贮存。游离型的药物转移到作用部位,产生效应。当游离型的药物分布代谢排泄时,血中药物浓度下降,复合体便释放出游离型药物,这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因此,药物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越高,维持作用的时间越长。老年人血浆中蛋白的浓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而使许多药物游离型增加,药物作用增加易造成中毒反应。

  1.3  代谢  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主要通过肝脏,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所以代谢较慢,药物半衰期延长,因此,多次反复给药,易造成中毒。

  1.4  排泄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肾小管功能减退,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明显减弱,药物自肾脏排泄减少,导致在体内蓄积,血浓度增高。因此,易在体内蓄积中毒,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青霉素G、磺胺类抗菌药物、降糖药等,使用时应减少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2  老年患者的药效学特点

  (1)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普遍下降,用药时宜减少药品种类。合并用药时应调整剂量。(2)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减退,许多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用扩血管降压药物时应特别注意。(3)老年患者脑血流量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功能降低,易患抑郁症,可进行心理治疗,而不是单纯用药。(4)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易发生误服、忘服药物,所以应尽量减少药物种类和用药程序。

  3  老年患者用药原则

  (1)确诊后,用药品种宜少,剂量宜低,作用及副作用雷同的药物合用,常造成老年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充分注意。(2)剂量应由小剂量逐渐加大,以求达到适宜剂量。应使剂量个体化。(3)饮食的安排,对老年人进行抗癌化疗时,要注意其饮食的营养,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含钾饮食的营养。如饮酒可使老年人摄入B族维生素减少而缺乏,因此,嗜酒老人应限量饮酒或服药期间忌酒。

  作者单位: 252427 山东莘县,莘县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朱兆耘)

作者: 赵巧玲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