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由于TIA不留后遗症,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是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TIA后约50%以上发生完全性卒中,有学者形容近期频繁发生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1],使TIA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1。1经典定义......

点击显示 收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由于TIA不留后遗症,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是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TIA后约50%以上发生完全性卒中,有学者形容近期频繁发生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1],使TIA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

  1.1  经典定义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TIA的定义为:短暂的、局灶的血管源性的脑功能障碍发作。发作快,5min内症状发展到高峰,通常不到1min达高峰。发作通常2~15min,偶尔可持续24h,每次发作后不留下持续的神经功能损害。后有学者进一步补充为:脑或视觉功能的急性丧失,症状持续<24h,经各项检查后,推测神经功能丧失是由于栓塞或血栓形成的血管性病变引起。
我国1996年第三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对TIA定义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者数10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可表现为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应在24h内完全消失。

  1.2  近年提出的新定义  有专题组已将TIA重新定义为:由病灶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紊乱,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持续不到1h,且无急性梗死形成的证据[2]。而Ballotta等[3]建议用“短暂性卒中”的概念代替TIA,Hoffmann[4]认为将TIA称为“警兆性脑梗死”更合适,其包含了“短暂性”和“演化性”两层含义,前者提示病灶的可逆性,后者则预示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病灶有可能发展为缺血性卒中。由于目前TIA标准中的24h传统时间界限和溶栓治疗3h时间窗之间存在矛盾,不利于临床治疗的决策,有学者提出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AICS)这一概念[5],其中包括了TIA和脑梗死,分为确诊、疑似、可疑和排除4级。这一分级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为基础,同时综合了临床表现和缺血机制,有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和二级预防。

  2  诊断

  2.1  症状诊断  TIA的临床特点包括: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有危险因素的存在;突发的、短暂的、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失;常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根据受累动脉不同,可表现为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颈动脉系统的症状最常见的为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瘫;特征性症状为眼动脉交叉瘫和Horner征交叉瘫。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常见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大多不伴耳鸣;特征性症状有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等[1,6]。但一些特殊病例,可以精神症状[7]等为首发症状或其他疾病以TIA为主要表现,有以TIA为主要表现的CADASIL家族报道[8],应引起注意。

  2.2  病因诊断  有很多学者强调,TIA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独立疾病。TIA并不是最终诊断,在临床处理时应首先诊断病因而不是直接治疗。根据发病机制,现在一般将TIA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微栓塞型和梗死型3个类型,其中微栓塞型根据栓子来源又可分为心源性栓塞型和动脉-动脉栓塞型。

  为判断TIA的病因、分型及鉴别诊断,应选择一些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手段。实验室检查应进行包括血小板计数在内的全血细胞计数,在进行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前,应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其他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肾功能的测定等,必须进行心电图检查。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但可对多发性硬化、脑肿瘤、脑脓肿、脑内寄生虫的鉴别起决定作用,并可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确定有无梗死型TIA。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作频繁的TIA患者可进行微栓子检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等[6]。

  3  治疗

  3.1  病因治疗  即去除危险因素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血压的控制,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在130/85mmHg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其他包括戒烟、合理治疗心脏病、治疗血脂异常等。

  3.2  药物治疗

  3.2.1  抗血小板聚集药  可减少微栓子及TIA复发。首选阿司匹林,剂量50~150mg/d,餐后服用。其他药物包括噻氯匹啶125~250mg,1~2次/d;氯吡格雷75mg/d,口服;缓释潘生丁200mg与阿司匹林25mg合用等;还可应用奥扎格雷钠静点治疗。

  3.2.2  抗凝药物  用于心源性栓子引起的TIA,预防TIA复发和一过性黑矇发展为卒中。首选肝素静脉滴注,紧急时可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相对安全。也可应用华法林口服治疗。

  3.2.3  其他药物  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扩张剂的使用、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和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对近期频繁发作者可给予溶栓、降纤治疗,可选用尿激酶、降纤酶、东菱克栓酶等药物[6]。可应用脑保护剂以减少缺血所致的脑损伤。

  3.2.4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方法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用于血管中~重度狭窄病人的治疗。其他的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

  【参考文献】

  1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699问.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98-405.

  2  Albers GW, Caplan LR, Easton JD, et al.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 N Engl J Med, 2002,347:1713-1716.

  3  Ballotta E, Toniato A, Baracchini C.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proposaed new definition. N Engl J Med,2003,348:1607-1609.

  4  Hoffmann M. Call TIAs“TIBs”. Stroke,2004,35:3.

  5  Kidwell CS, Warach S. Acute ischemic cerebiovascular syndrome:diagnostic criteria. Stroke,2003,34:2995-2998.

  6  王维治. 神经病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134.

  7  徐建华. 首发为精神症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6例临床分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3):279.

  8  张巍,王朝霞,李建红,等. 以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家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1):4-6.

  作者单位: 157600 黑龙江林口,林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孙彩霞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