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药物性肝损伤29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药物性肝损伤29例临床分析(pdf)由于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加之近十几年来新药、保健品、减肥药层出不穷,药物性肝损伤相对常见,现仅就我院29例已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分析,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6年4月~2005年10月10年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29例,其中男12例,女......

点击显示 收起

 药物性肝损伤29例临床分析 (pdf) 

    由于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加之近十几年来新药、保健品减肥药层出不穷,药物性肝损伤相对常见,现仅就我院29例已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分析,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6年4月~2005年10月10年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29例,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2.1±35.7)岁,用药至发生肝损伤时间2~90天,平均45天,临床表现以黄疸、厌食、厌油、乏力等居多,少数出现瘙痒,关节酸痛,关节炎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见ALT、AST、ALP大于2倍正常上限,TB、DB、IB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9例患者中,其中抗甲亢药物引起2例(6.90%),抗结核药物引起3例(10.34%),激素引起1例(3.45%),感冒药引起2例(6.90%),活血通脉引起1例(3.45%),降脂减肥药引起8例(27.59%),中药及中成药引起5例(17.24%),新开发药引起3例(10.34%),保健品引起1例(3.45%),同时服多种药物引起3例(10.34%)。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禁食8 h静脉抽血查肝功能,各种肝炎血清标志物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采用药物不良反应表格登录方法,记录服药史、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史,按Maria等在《Hepatology》上发表的改良的新诊断标准表[1],最后判断以评分大于14分为标准,见表1 表1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1997年、Maria)

    2  结果

    全组29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自己延误治疗,死亡率6.9%,治愈率93.1%,19例为已知有肝损伤的药物引起者,得到医生重视,给予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情相对较轻,10例为无医生指导,未意识到可能为药物引起者,病情相对较重,治疗:轻症患者给予停用相关药物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重症患者经停用相关药物,保肝,退黄,除1例行人工肝治疗,1例转外科行肝移植,其余均逐渐治愈。

    3  讨论

    一般而言,药物行肝损伤如及时诊断及时停药及治疗,预后多数良好[1],但由于长期以来,有关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一直存在困惑,一方面药物性肝病发病时间存在很大差异,临床表现与用药的关系也常较隐匿,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另一方面,很多临床医生的诊断兴奋点在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再者,至今确实没有一个很好的确诊方法,如我科收集的29例为按1997 Maria评分大于14分,为确定和可能性大,尚有很大一部分病人为有可能,可能性小未被列入分析,可见现行的临床诊断方法尚有待改进[3]。

    药物性肝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不仅仅限于药物本身,而且还包括其代谢产物引起脏器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及遗传、种族等有关。当前,较为确定的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发病率相对较低,且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较轻。而对多种中药、中成药,患者多数认为无毒、安全、可靠,再加上西医临床医生对中药的成分不清及说明书不够详细,以致引起较高的发病率(17.24%)。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高脂血症、肥胖接踵而至,无论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降脂减肥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这一庞大群体忽视了减肥降脂药的副作用,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医生的指导,加之有的减肥药没有详细的副作用说明,故其检出率处于最高27.59%。进入21世纪,供人类应用的药品和保健品已达3万种以上,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的威胁中。这些外因性化学物质,多在肝脏各种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较强的物质由肾脏或胆汁排出。故保健品未必就安全,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新的药物正日新月异地进行开发,但对其在毒性的预测始终是令人一筹莫展。在这些新药试验中,动物实验只能是排出明显可能的肝毒性,如果动物实验能予通过,为了检测临床效果和进行毒力试验,必须进行渐进的,范围逐渐扩大的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通常这种过程可筛选剔除包括肝毒性在内的不良反应的制剂,但是尚不能除外药物导致的特异质肝损伤。因此,在Ⅰ、Ⅱ、Ⅲ期临床研究后仍会有相关的药物性肝炎的病例发生,所以在药物上市后,仍应系统观察。

    综上所述,药物性肝损伤不仅是临床医生的责任,也是药理学家、商家、患者的责任,只有大家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视,才能减少其发病。药物性肝病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深入地进行研究,系统地建立和健全中毒与药物性肝病数据库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4]。

    [参考文献]

    1  Maria VAJ,Victorino RMM.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linical scale for the diagnosi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Hepatology,1997,26:664-669.

    2  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4.

    3  许建明,徐张巍,胡祥鹏.112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评价.中华消化杂志,2005,8:453.

    4  陈成伟.药物性肝病.肝脏,2004,9(增刊):56-57.

     作者单位: 650000 云南昆明,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消化科

 (编辑:朱兆耘)

作者: 朱惠琼,付明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