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静脉导管的固定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静脉导管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那么如何保持导管长时间留置呢,其首要条件是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保持导管位置正确,防止导管扭曲、脱落。不恰当的导管固定会带来诸如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静脉导管的护理,成为静脉治疗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导管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它既能减少反复穿刺从而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又能方便临床用药。那么如何保持导管长时间留置呢,其首要条件是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保持导管位置正确,防止导管扭曲、脱落。不恰当的导管固定会带来诸如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静脉导管的护理,成为静脉治疗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1 静脉导管的固定

    现在临床使用的静脉导管分为三种:外周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图1~3)。所有类型的静脉导管一律采用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不再覆盖纱布、棉片等敷料,这样通过肉眼即能观察和局部触诊了解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脓性分泌物,达到CDC(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每日对静脉导管评估的要求,避免了传统的胶布加棉快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的不足。此外,透明敷料还具有固定牢固、透气、防水等特性。在固定管道过程中,透明敷料的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敷料的缺口对准导管,捏压导管部位及整片敷料,使之充分与皮肤接触,沿敷料中心向四周赶尽透明敷料区域的空气,但不要牵拉透明敷料以达到对任何皮肤部位的无张力粘贴,揭除敷料周围框纸的同时也要按压敷料边缘。撕除透明敷料时,用记录穿刺时间的胶带粘卷起敷料一边,一手固定静脉导管,另一手由外周至中央呈180°顺着毛发生长方向水平揭除敷料,动作宜轻柔(尤其是皮肤脆弱的病人),最后将敷料连同导管一起拔除,用消毒棉球压迫注射点[1]。

    2 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2)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及时早期发现并发症(如静脉炎、渗出、坏死、堵塞等)的出现;(3)套管针的保留时间为3~5天,建议最好不要超过1周;(4)更换穿刺点时应首选对侧手臂或不同的静脉,但不选择病肢及有瘘肢体;(5)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透明贴膜应3~5天更换1次,夏天可2天更换一次,透明贴膜不粘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加强病人的宣教,做好解释工作;(7)按医院规定做好记录;(8)正压封管方法: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封管液可选择等渗盐水用量5~10 ml,6~8 h冲管一次;或稀释肝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0~100 u,用量2~5 ml,抗凝作用持续12 h以上[1]。

    3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3.1 固定 先用胶带固定圆盘使导管呈S型,再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然后用透明敷料固定,透明敷料的下缘平齐圆盘下缘,再用第二条胶带在圆盘远侧交叉固定,最后用第三条胶带再次固定圆盘。

    3.2 护理

    3.2.1 封管 (1)为保持导管通畅,在治疗间歇期,或在每次静脉输液、给药、输注血液或血制品以及输注TPN后,消毒肝素帽,用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把注射器的针头插入肝素帽,用脉冲方式冲入生理盐水,在注射最后0.5 ml生理盐水时,边注射边拔针,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生理盐水成人用20 ml,儿童用6 ml,特别限制生理盐水入量的病人可减半。(2)在有抽血、输血或输注其他黏滞性药物后,应先用20 ml生理盐水,用脉冲方式冲管后再接其他输液。(3)不能依赖重力静滴的方式冲洗导管,因为这样无法产生湍流。(4)更换肝素帽:正常每7天更换一次,或在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及每次经由肝素帽取过血后、或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更换时应先用生理盐水预充一下肝素帽。

    3.2.2 更换敷料 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 h更换,不再放置吸渗方纱,以后每周更换2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2],用一只手稳定住导管的圆盘,另一只手将敷料向穿刺点上方(由下至上)撕下,以防导管脱出,观察并确认导管没有发生移位,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用安尔碘消毒皮肤2次,直径20 cm。

    3.2.3 静注药液 绝不要用力推注任何药液,静脉注射时,一定要选择10 ml以上注射器,以免压强过大,损坏导管。

    3.2.4 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 应在手臂外展90°,位于臂和肘之间(通常在肘上4横指)的部位进行,如果周长增加2 cm或以上,这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应特别注意[3]。

    3.2.5 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穿刺侧手臂活动,增加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导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分为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选择符合相应部位生理结构之透明敷料,剔除毛发,保持敷料与皮肤完全密和。

    4.1 冲洗及封管 每次输液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冲洗导管,输液完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推注后封管,或用肝素稀释液(10~100 u/ml)12~3 ml经肝素帽注入[4]。

    4.2 换药及输液前护理 每次换药时及输液前观察导管深度,如发现导管向外脱出,不能再向内送入,只要导管尖端仍在血管内,就可以继续保留,此时可在局麻下将导管的体外部分以缝线重新固定。

【参考文献】
  1 陈宝吟,洪蝶玫.浅静脉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体会.现代护理,2001,7(12):9-10.

2 陈明明,孙志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756-757.

3 王兴莉,张承文.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山东医药,2004,44(2):9-10.

4 陈久梅.短期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及护理.现代护理报,2004,1-13-3.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

作者: 曹艾斓,王 蕾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