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8期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联合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起泡,烧灼剧痛甚至坏死、溃疡经久不愈,注入静脉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血管压......

点击显示 收起

  联合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起泡,烧灼剧痛甚至坏死、溃疡经久不愈,注入静脉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血管压痛,后期血管变硬,色素沉着。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意外,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是护理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

    1  预防

    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医生在化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力,护士在给药前应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提高专业技术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在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完整性并导致破溃。同时避免在24 h内在被穿刺过静脉穿刺点下方重新穿刺,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穿刺成功正确固定,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静注药物完毕后应继续输入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液后方可拔针,静脉推注完毕拔针时应有少量回血以免将化疗药物带出血管外导致组织损伤,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 min,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

    患者血管质量的好坏是影响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合理选择血管,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长期化疗患者要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给药,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多程化疗的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留置针推注。乳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严禁在患侧上肢静脉给药。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稀释药物浓度,正确掌握给药浓度和推药速度。联合用药时,先推注刺激性弱的药物,再推刺激较强的药物,如果各药刺激均较强间隔时间应长一些,一般不少于20 min以免加重血管损伤。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输液顺利后方可用化疗药。

    加强患者配合,化疗时尽量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化疗过程中有异常感觉及时报告护士。最佳用药途径是深静脉置管,刺激性小可完全避免静脉炎及外渗发生。用药前医护人员应仔细参阅药品说明书。

    2  药物外渗后常规处理

    发现药物外渗或怀疑有外渗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或静脉注射,保留穿刺针头,利用此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的药液,由保留针头注入相应的细胞毒药物拮抗剂后拔针并于局部皮下注入解毒剂。解毒剂具体使用如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无菌1 ml空针抽取解毒剂,做局部皮下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封闭液使用量根据化疗药的种类、漏出量、漏出范围做相应增减。如无相应解毒剂选择地塞米松5 mg+利多卡因100 mg局部封闭,每日1次,连续3天。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3  细胞毒性药物解毒剂使用[1]

    局部使用解毒剂是药物外渗处理的重要环节,(1)韩秀华等[2]对13例药物外渗性损伤患者采用氟美松配伍维生素B12局部注射取得了满意效果,方法:氟美松2.5~10 mg加维生素B12 250~1 000 μg用5号半针头,以碘伏消毒皮肤后右手持注射器从病变一侧刺入至对侧边缘部,边推药边退针。病变范围在2 cm内者只在一处注射,每日1次;病变范围>2 cm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十字交叉注射,或病变周围多点注射,每天1~2次。(2)宋林萍等[3]报道,蒽环类药物外渗后局部用99%二甲亚砜涂敷于外渗部位,1次/6 h,连续14天,有效率可达100%;(3)丝裂霉素和更生霉素外渗可用维生素C 50 mg/ml处理;(4)榄香烯外渗用维生素B12处理[4];(5)足叶乙甙、长春新碱类药物外渗可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300 u加生理盐水1~2 ml局部注射以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5,6]。

    常用抗肿瘤药物解毒剂为[7]:ADM(阿霉素)——氢化考的松50~200 mg,用法:静脉(局部)、皮下(局部)、外敷(局部)。VCR(长春新碱)——8.4%碳酸氢钠5 ml。用法:皮下(局部),每个数小时重复。VP-16——同VCR。MMC(丝裂霉素)——(1)10%硫代硫酸钠4 ml与注射用水6 ml混合,用法:静脉(局部)、皮下(局部)各5 ml;(2)维生素C 1 ml(50 mg/ml),用法:静脉(局部)。

    4  局部外敷

    4.1  冷敷  外渗24 h内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可酌情给予冷湿敷。方法:每次20~30 min,间断冷敷。

    4.2  热敷  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5]、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 ℃~50 ℃,24 h持续使用。

    4.3  药物湿敷  (1)沈忆力[7]报道,采用三黄汤加味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取得良好效果;(2)姚聪等[8]推荐使用维氏油外涂,涂抹范围大于外渗局部3 cm左右,间隔4~6 h涂药1次,有水疱者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再涂药;(3)中药黄连、黄柏加3%硼酸湿敷[10];(4)喜疗妥软膏适量外涂,每日4次;(5)也可涂湿润烧伤膏每日数次。

    5  理疗

    药物外渗24 h后物理疗法:(1)毫米波治疗仪局部照射,每次30 min,3次/d,功率8 MW/cm2,频率31.9 GHz[11];(2)蒽环类药物也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20~30 min,2次/d[12];(3)有学者经动物实验发现:高压氧疗有助于阿霉素外渗所致溃疡的愈合[13]。

    6  讨论

    由于化疗药物外渗后危害严重,因此负责输注化疗药物的护士要加强责任心,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给药方法,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用药全过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关键重在预防。

    应用解毒剂可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选择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对渗漏皮肤周围进行封闭可镇痛减少化疗药物刺激引起的静脉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稳定溶媒体膜,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使渗漏药物局部破坏作用被灭活,并可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缓解疼痛。硫酸镁湿敷可起到消除肿胀的作用。

    渗漏24 h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吸收等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宇玲,张浦婷,郑朝霞.细胞毒素药物外渗的处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32.

2 韩秀华,曹桂红,王怀秀,等.氟美松配伍维生素B12局部注射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13例.山东医药,2000,40(20):74.

3 宋林萍,赫秋莲.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5.

4 刘玉琴,王代琼.医源性皮下钙盐沉着症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1996,11(8):46.

5 苗维法,李学桐.化疗药物外渗及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齐鲁护理杂志,2004,9(10):670.

6 董桐俊,柳美玲,王建华.化疗药物外渗/漏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8):771.

7 网络版http://www.jkyc.com/blog/pinglun.asp?id=6312.

8 沈忆力.三黄汤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0):1109.

9 姚聪,强水云.维氏油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观察.护理研究,2004,18(9):1755.

10 莫顺仙.黄连、黄柏和硼酸湿敷治疗局部药物渗漏的疗效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37.

11 曲华杰,郑智武,钱平平,等.毫米波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南方护理学报,2003,10(5):55.

12 李俊英,向秋芬,张梅.蒽环类化疗药物外渗因素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4,6(19):80.

13 Aktas S,Toklu AS,Olgac V.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adriamycin extravasation:An experimental animal study.Ann Plast Surg,2000,45(20):167.

(编辑:陈 沁)


作者单位:030002 山西太原,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

作者: 罗谦英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