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9期

FDP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68例疗效对比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对比试验,对2003年9月~2006年4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两家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0软件分析,对比分析FDP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眩晕患者68例,总有效率FDP组为9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对比试验,对2003年9月~2006年4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两家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共68例。经SPSS 10.0软件分析,对比分析FDP治疗效果。结果 收治眩晕患者68例,总有效率FDP组为92.3%,对照组为58.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U=3.2,P<0.01)。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FDP可减轻神经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缺血 1,6-二磷酸果糖 眩晕

  1,6-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物,对许多代谢通路起到调节作用,通过刺激糖酵解同时抑制糖异生,促进糖的利用,并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原合成。因而,在临床上FDP已经作为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文献已证实FDP可作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肾衰竭、急性脑梗死、慢性重型肝炎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辅助药物。但用于治疗中枢性眩晕的国内鲜有报道。我们试用FDP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所致的眩晕,结果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9月~2006年4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所有符合1989年WHO推荐的“可能VBI”的诊断标准[1]的68例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头颅CT检查及DSA排除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出血及梗死。治疗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50.19±14.30)岁。伴随症状:步态不稳、恶心、呕吐33例(84.61%),偏侧肢体麻木9例(23.08%),耳鸣19例(48.72%),视物不清、复视及眼胀痛15例(26.13%),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3例(7.69%)。对照组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9.34±13.24)岁,年龄分布及伴随症状两组接近,具有可比性。除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出现皮疹而中断治疗外,其余病人全部完成10天的全程观察。

    1.2  干预措施  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天。治疗组:给予FDP注射液(广东宏远公司),规格5.0 g/支,静脉滴注,每日2次,6~8天为1个疗程。其他一般对症治疗相同。

    1.3  主要观察指标  眩晕症状判断评分,无头晕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0分;眩晕间断发作,每天发作累计时间<2 h,轻度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1分;眩晕间断发作,每天发作累计时间在2~6 h,评2分;眩晕每天发作总计时间>12 h,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3分;持续性眩晕并且不能睁眼,并完全需卧床休息,评4分。

    1.4  主要结局判断标准  完全缓解:无眩晕症状发作;显效:评分减少3~4分;有效:评分减少1~2分;无效:评分无变化或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疗效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及u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对比  见表1,表2。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2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比较

    2.2  药物不良反应  静滴时出现局部疼痛8例,减慢滴速后消失。出现皮疹并有瘙痒1例,无因FDP副作用而脱落者。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2,3],临床症状有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和(或)眼球震颤体征,需从此综合征的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全面的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主要有[4]:(1)微小动脉栓塞;(2)脑血管痉挛;(3)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4)颈椎病:骨质增生可直接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的侧曲、狭窄,也可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后循环供血不足。以上病理环节最终结果是引起的后循环对内耳、脑干、小脑等区域供血降低,使得对缺血敏感的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周围和中枢)功能异常[5]。缺血性脑血管病最核心的问题是神经细胞损害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最主要任务是保护和恢复对缺血敏感的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周围和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缺血后的神经细胞损害病理机制主要包括神经细胞自身损害机制和神经细胞与其周围的损伤级联反应过程。前者主要包括:(1)钙离子超载,即大量的钙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过多。(2)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对神经细胞产生极大毒性作用。(3)自由基产生过多,直接损害神经细胞[6]。

    1,6-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物,对许多代谢通路起到调节作用,本试验显示FDP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可能的机制研究分析如下:(1)改善缺氧细胞的能量代谢,外源性FDP可通过与细胞膜作用恢复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使糖酵解产能恢复[7]。同时直接激活丙酮酸激酶,恢复已经被阻断的葡萄糖旁路代谢,产生较葡萄糖约多一倍的ATP,改善全身及局部组织缺氧时的能量代谢。(2)膜的稳定作用:输注FDP可直接提供1,6-二磷酸果糖,促进糖酵解产生足够的ATP,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FDP又是细胞代谢的激活剂,可以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使细胞内三磷酸肌酸的浓度增加,促进钾离子的内流,有利于缺血、缺氧状态下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改善细胞的代谢与功能。(3)抗组织过氧化:FDP可作为高能底物和代谢调节物代偿ATP生成;是除临床常用的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维生素E之外新的抗自由基药物。FDP可以抑制局部组织及中性粒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氧自由基及组织胺等有害物质的释放,FDP还有通过提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促进机体对产生的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对组织的直接损害作用。(4)改善缺血时的微循环输注:FDP使全血黏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与聚集指数亦明显改善,说明能够降低红细胞的脆性,增加红细胞韧性及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的变形能力以及抗溶血能力,从而改善外周血管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和血流阻力,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肺功能。FDP能通过增加红细胞内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增强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的通透性,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红细胞向周围组织释放氧气。达到提高治愈率,消除眩晕的目的。Long等[8]为了探讨1,6-二磷酸果糖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保护机制,用大脑中动脉闭塞老鼠模型做实验。结果证明通过重新计划APE/Ref-1蛋白的表达,FDP可改善脑组织在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修复能力和减轻半暗带中细胞凋亡,从而防止脑梗死的扩散。

    总之,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FDP具有加强细胞代谢、提供代谢底物、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水平及良好的抗自由基作用,尽早使用FDP可迅速消除眩晕症状,且副作用少且很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家眉,丁铭臣.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599.

2 Li XZ,Shi HR,Zhang GZ,et al.Diagnosis of vertebrobasilar ischemic dizziness with combined TCD and MRA.Zhonguo Linchuang Kangfu,2003,7(1):102.

3 Fox D,Herron BE,Yonover PM,et al.Mastication steal:an unusual precipitant of cerebrovascular insumciency.J Vasc Surg,1999,29(4):734-736.

4 Pan Y,Zhang BC.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values of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diagnosis of vertigo.Zhongguo Linchuang Kangfu,2004,8(34):7648-7649.

5 Sao T,Tominaga S,Sakami M.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logical asymptomatic vertigo and the vertebrobasilar system as reveale b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2002,62(2):63-67.

6 贾建平,毕桂南,陈彪,等.神经病学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7 RomsiP,KaakinenT,KiviluomaK,et al.Fructose-1,6-bisphosphate for improved outcome after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in pigs.J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3,125(3):686-698.

8 Long J,Zhang Z,Li X.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fructose-1,6-diphosphate on ischemic brain injury.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2,82(4):232-235.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214002 江苏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廖瑜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