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0期

干扰素、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在同时期内对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片、普通保肝药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干扰素、阿德福韦酯片、普通保肝药三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4。【关键词】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片普通保肝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干扰素、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在同时期内对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片、普通保肝药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三组药物均有较好的降ALT、SB和改善白球蛋白比例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干扰素、阿德福韦酯片、普通保肝药三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4.6%、48.6%、12.1%;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57.7%、46.2%、15.2%;三组的HBeAg、HBVDNA、抗HBcIgM的三项全部阴转,分别为17.2%、26.3%、4.2%。结论 三组药物均能达到理想的抑制病毒的效果。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阿德福韦酯片 普通保肝药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病毒复制标志


    我院对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片、普通保肝药进行治疗,对其改善肝功能和抗病毒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HBeAg(+)、HBeAg(+)、HBcAb(+)和HBVDNA(+),且持续6个月以上,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正常,但血清ALT、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持续升高1个月以上。凡重叠HCV、HDV感染和失代偿肝病者以及入选前一年曾接受过干扰素、抗病毒药治疗者均已排除。经过筛选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治疗者共150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20~61岁,平均38岁,病程1~9年,平均3.5年,临床诊断慢性乙肝轻型96例,中型42例,重型12例。随机分成干扰素α-2b组(A组)52例、阿德福韦酯片组(B组)49例、普通保肝药组(C组)49例。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分型、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项目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变化、血常规、肾功能等。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VDNA定性用斑点杂交法,试剂由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生产。

    1.3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干扰素α-2b(预充式水针剂),每支500万IU(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第1个月500万IU每日1次,肌肉注射;第2~6个月改为隔日500万IU;B组用阿德福韦酯片,每片10 mg(批号为20040801,由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治疗,1~6个月均为10 mg,每日1次,口服。C组只用普通护肝药物(如强力宁、护肝片、维生素B、C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  3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在3个月内消失或减轻,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肝功能变化  3组治疗后ALT复常率分别为73.3%(22/30例)、78.1%(50/64例)、75%(42/56例),三组间P>0.05;SB复常率分别为66.7%(2/3例)、90%(18/20例)、47.6%(10/21例),干扰素组与普通保肝药组、阿德福韦酯片组与普通保肝药组比较,P<0.01,其余组间比较P<0.05;白球蛋白比例复常率分别为80%(12/15例)、52.6(10/19例)、45.5%(5/11例),三组间比较P>0.05。

    2.3  血清HBV复制标志的变化  治疗后无一例HBsAg阴转,HBV复制标志见表1。表1  治疗前后血清HBV复制标志单项转阴及血清转换率比较注:与C组比较*P<0.05,**P<0.05,△P<0.01,△△P<0.01,P<0.05,P<0.05

    2.4  不良反应  A组在注射干扰素α-2b后1~4天内,均有发热、畏寒反应,体温在37.5 ℃~39.1 ℃,2周~6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降低,3组大部分患者感到乏力,全身不适,轻度鼻塞、头晕等,7~15天后症状自行消失,未发现过敏反应,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论

    迄今为止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休息、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整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随着人们对HBV感染自然史和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有效抗HBV药物的不断问世以及抗HBV临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的疗法。

    α-干扰素、阿德福韦酯片均具有抗病毒作用,经临床实践证明,这两种药物对HBeAg阴转是较为有效的药物,并对HBV-DNA阴转有一定的作用。结果显示,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12周时,血清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和抗HBe血清转换率等各项指标与普通保肝药对照有显著疗效,这两种药物通过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进而延缓,控制疾病的进展。α-干扰素是国内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比值[2,3]。阿德福韦酯片作为核苷类似物因其抗病毒作用肯定,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等优点,得以广泛应用;因其化学结构简单,易于修饰及改造,得以迅速发展,新的抗HBV核苷类似物日益增多。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 丁玎,张普洪.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2):84-87.

3 赵有蓉,张定凤.单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7年随访.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3):216-217.


作者单位:010300 内蒙古伊盟准旗,伊盟准旗中心医院感染科

作者: 赵彦萍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