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期

麻黄素滴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用1%麻黄素滴鼻液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4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1%麻黄素滴鼻液滴入双鼻,每次2~3滴,清洗鼻孔后各重复1次,发作期30min滴注1次,治疗每天4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效果。结果采用麻黄素滴鼻治疗偏头痛,无先兆型和有先兆型偏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84%。结论1%麻黄素滴鼻液治疗偏头痛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评价用1%麻黄素滴鼻液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4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1%麻黄素滴鼻液滴入双鼻,每次2~3滴,清洗鼻孔后各重复1次,发作期30 min滴注1次,治疗每天4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效果。结果采用麻黄素滴鼻治疗偏头痛,无先兆型和有先兆型偏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84%。结论1%麻黄素滴鼻液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

【关键词】  偏头痛 1%麻黄素滴鼻液 替代全身性给药

    有许多实验证明在偏头痛发作前期脑血管收缩,头痛期脑血管扩张,但脑血管舒缩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用药很繁杂,止痛及远期效果均不理想。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多工作和生活的痛苦。笔者采用1%麻黄素滴鼻液,对4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偏头痛患者46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确诊,男16例,女30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女性多于男性。病程1~6年不等。患者每月发作3~15次不等。每次持续时间1~5.5 h。诊断标准按国际分类法将偏头痛分类为无先兆型(32例)和有先兆型(14例)。按头痛部位分单侧颞额枕。眼眶痛33例,左右交替头痛6例,双侧额颞部痛7例。

    1.2 方法采用1%麻黄素滴鼻液滴入双鼻,每次2~3滴清洗鼻孔后各重复1次,发作期30 min滴注1次,治疗每天4次,2周为1个疗程。

    1.3 结果本组采用麻黄素滴鼻治疗偏头痛,无先兆型和有先兆型偏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84%。

    2讨论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其发病机制目前公认本病为遗传素质基础上形成的局部颅内外血管对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阵发性异常反应。气候剧变、精神刺激和某些特殊食物的摄入可诱发本病的发作。偏头痛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止痛、镇静及理疗为主。临床治疗用药方案很杂,效果均不理想,酒石酸麦角胺疗效确切,能缓解症状,不能预防再次发作,且具不良反应。英明格等新药虽疗效较好,但价格昂贵,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鼻腔黏膜表面积大,人体鼻黏膜面积约为150 cm2,黏膜壁很薄,且静脉网络密集,是药物吸收的良好场所,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等特点。鼻腔是颅内外小血管交织的场所,经鼻腔黏膜给予1%麻黄素滴鼻液后,药物迅速被鼻黏膜吸收,使颅内外血管均收缩。麻黄素收缩血管的机制是抑制某些扩张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脑血管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血管扩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鼻腔给药的历史悠久,过去主要用于治疗鼻炎、鼻塞,起到局部消炎、收敛、杀菌等效果。近十几年来才开始了由鼻腔给药达到全身性药用的研究。在我国麻黄用于治疗疾病已有5 000年历史,国际上Nagai在1887年首次分离出麻黄素以后进行合成研究至今逾百年。在此期间,国内外学者对麻黄素收缩血管的研究以及近百年来的概况已有专论。笔者通过用麻黄素滴鼻液对46例偏头痛的患者治疗,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本组无先兆型和有先兆型偏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84%。给药方面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认为该药可对血管扩张性头痛有治疗作用,还可以对抗脑血管痉挛,同时还有镇痛、消炎、抗痉挛的作用。提示鼻腔给药有可能成为替代全身性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314117 浙江嘉善,嘉善县姚庄镇卫生院

作者: 沈迎春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