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二甲双胍的降糖外作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作为一种抗糖尿病药物,已在临床上应用了50年。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一些大型循证医学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的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并应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除非有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如下:(1)抑制肝糖异生,降低......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作为一种抗糖尿病药物,已在临床上应用了50年。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一些大型循证医学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的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并应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除非有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

    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如下:(1)抑制肝糖异生,降低肝糖输出,通过减少基础肝糖原合成的水平达到降低空腹血糖的目的。(2)改善肝脏和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控制餐后血糖。(3)抑制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4)抑制脂肪组织分解,降低非酯化脂肪酸水平,减少其对β细胞的脂毒性。  二甲双胍除了能够降低血糖外,还具有以下降糖外作用:  (1)对血脂的调节作用:2型糖尿病典型的血脂紊乱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血症,同时多伴有小而密的LDL-C增高。二甲双胍能改善脂肪的合成和代谢,减少脂质氧化。  (2) 控制体重:多数研究认为二甲双胍有轻度减轻体重作用,在用药的最初6个月约降低体重2~3kg,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用药。  (3) 改善舒张压:二甲双胍治疗后,舒张压能够明显下降,收缩压变化不大。(4)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二甲双胍可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20%~30%。二甲双胍在降糖的同时降低体内循环胰岛素的水平。UKPDS24研究中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且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磺脲类药物治疗组。  (5)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能够降低心血管危险性,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UKPDS34显        示,二甲双胍显著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使全因死亡率降低36%,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降低42%,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降低32%,心肌梗死降低39%。并且与氯磺丙脲、格列本脲及胰岛素相比,二甲双胍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相关终点、全因死亡和卒中风险。  (6) 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而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蛋白减少,使有活性的游离睾酮水平增加。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减少胰岛素对卵巢的刺激,从而减少雄激素的产生,此外二甲双胍还可改善卵巢血供、改善月经周期及排卵功能等。使用二甲双胍 500mg/d会降低体重、胰岛素、总的和游离的睾酮、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17-羟基黄体酮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反应。二甲双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的有效治疗措施,可作为一线治疗用药。  (7)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二甲双胍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TNF-cx和瘦素的表达及活性从而阻止肝脂肪变性,有效防治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监测肝功能和乳酸水平基础上可加用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可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转氨酶水平、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肝脏的组织形态并无改善。二甲双胍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使用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有条件者应监测血乳酸水平。

    二甲双胍具有的降糖及降糖外作用等优点,还可以联合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物及胰岛素联合应用,降糖效果更佳。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并通过合理的手段减轻胃肠反应,可以使该药在糖尿病的治疗领域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作者单位:1 265401 山东招远,招远市辛庄镇卫生院

作者: 洪玉梅,姜好乐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