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脾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应用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论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ITP)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脾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 方法 应用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结果 病人完全缓解,病情好转。 结论 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出血性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对ITP的治疗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为主[1]。以上药物副作用大,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手术切脾治疗又不易被患者接受,况且也有一定的复发率。近年来脾栓塞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这一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9岁。因血小板进行性减少2个月,四肢皮肤散在出血点15天入院。既往患盆腔畸胎瘤2个月余,因血小板低下而无法手术切除。入院        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一般状态良好,无贫血貌,心肺功能正常,腹部未查及异常,盆腔内可触及大小约4.5cm×4.5cm肿物,边界清,活动度良好,双上肢及前胸可见散在分布的出血点。腹部超声回报:肝脾未见异常,提示盆腔畸胎瘤。血常规:白细胞7.62×109/L,红细胞4.5×1012/L,血红蛋白140g/L,血小板15×109/L,血小板数值极低,随时有严重出血的可能,入院后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先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预防感染出血治疗4天,复查血小板为14×109/L,无任何效果,故又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每日15g静脉点滴治疗5天,复查血小板只增至25×109/L,略有增高,效果仍不明显,又观察几天复查血小板仍无继续升高,最后建议患者选择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或者脾切除治疗。  向患者本人交待两种方法的利弊,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同意行脾动脉栓塞介入术,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交待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反应,患者本人签字后,给予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中无任何不良反应

   2  结果

   病人在脾栓塞治疗术后低热3天,疼痛5天,术  后1周复查血小板数值升至69×109/L,2周复查血小板数值升至115×109/L,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到妇科行畸胎瘤手术,术中术后无任何出血倾向,手术成功。

   3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患者血浆抗血小板抗体增高与血小板膜抗原结合,被覆在血小板表面,被抗体被覆的血小板大多在脾破坏,另外脾又是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使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以致血小板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虽然也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为抑制抗体产生和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对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但疗程长不能根治,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另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抑制抗体产生,中和血小板抗体和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总有效率可达60%~80%,但也易复发,对慢性治疗效果较差。  另外脾切除有效率也可达70%~90%,脾脏在全身防卫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传统的外科脾切除破坏了脾脏的正常功能,使免疫功能受损,易出现致命性感染。  脾动脉栓塞术可引起部分脾实质缺血性梗塞、机化、萎缩,最终被纤维组织增生替代,使脾体积缩小,这种不可逆性的病理变化削弱了脾脏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能力,破坏了脾内血管,减少了血细胞流滞,使外周血象得到改善,同时免疫功能不受影响,这对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预防感染均重要,且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还可治疗脾功能亢进、特发性门脉高压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较其他方法占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天楹,张之南,郝玉书.临床血液学进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305.


作者单位:135300 吉林柳河,吉林省柳河医院

作者: 李健丽,焦晓春,宋祥福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