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8期

成功救治极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1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退休工人。2年前曾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收住,ICA、GAD阳性,诊断1型糖尿病(T1DM)。本次因停用胰岛素(Ins)导致症状逐渐加重,昏迷3h急诊入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退休工人。2年前曾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收住,ICA、GAD阳性,诊断1型糖尿病(T1DM)。出院后未严格饮食控制,症状时好时坏,多次住社区医院。本次因停用胰岛素(Ins)导致症状逐渐加重,昏迷3h急诊入科。查体:T 36.4℃,P 130次/min,R 18次/min,BP 40/22mmHg,深昏迷,重度脱水征,四肢冰冷,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及跟、膝腱反射消失,巴彬斯基征、霍夫曼征均阴性。实验室检查:血WBC 16.6×109/L,Hct 0.556,血K+ 2.6mmol/L,Na+ 182mmol/L,Cl- 88mmol/L,BUN 30.81mmol/L,Cr 238μmol/L,血酮4.6mmol/L,血糖仪监测血糖为Hi,补液4h约4000ml后生化分析仪测血糖60mmol/L。血气pH 7.06,PaO2 170mmHg(吸O2),PaCO2 21mmHg,HCO-3 6mmol/L,ABE-24mmol/L,SBE-23mmol/L。ECG窦速,ST-T改变。床头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入科诊断:(1)T1DM;(2)DKA-高渗性昏迷;(3)低血容量性休克。

    入科后报病危,特护,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血气、电解质、肾功等,鼻导管吸氧,多个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平衡盐、KCl等,用胰岛素泵4u/h控制血糖。

    入科10h:补液8000ml,KCl 10.5g,BP 110/70mmHg,心率112次/min,R 27次/min,尿量1700ml。血糖25.6mmol/L,血酮1.0mmol/L,血K+ 2.39mmol/L,Na+ 162mmol/L,Cl- 123mmol/L,血气pH 7.28,PaO2 80mmHg,PaCO2 14mmHg,HCO-3 6mmol/L,ABE-19mmol/L,SBE-20mmol/L。

    入科24h:补液12000ml,KCl 18g,仍昏迷但压眶有反应,脱水征略有改善。BP 120/80mmHg,心率100~110次/min,R 22次/min,血糖8.8mmol/L,血酮0.2mmol/L,K+ 4.23mmol/L,Na+190mmol/L,Cl-188mmol/L,BUN 26.7mmol/L,Cr 225umol/L,血气pH 7.32,PaO2 88mmHg,PaCO2 23mmHg,HCO-3 14mmol/L,ABE-12mmol/L,SBE-14mmol/L。调整胰岛素用量,加用5%~10%葡萄糖液。

    入科48h:神志朦胧,嗜睡,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口唇仍干,皮肤弹性差,血Na+、Cl-仍高,除继续输注上述液体外予留置胃管内注入纯净水150ml/h。

    入科72h:神志转清,可进流质,脱水征基本消失。血糖11.2~16.4mmol/L,血酮(-),K+3.51mmol/L,Na+159mmol/L,Cl- 140mmol/L,BUN 14.7mmol/L,Cr 142umol/L,血气pH 7.37,PaO2 95mmHg,PaCO2 28mmHg,HCO-3 16mmol/L,ABE-8mmol/L。继续补液、补K+、应用胰岛素泵。

    入科120h:血气、电解质、肾功基本正常。胰岛素改为常规皮下注射。至此共输液28000ml,经消化道补水5000ml,静脉补KCl 36.5g。

  2  讨论

    本例中年T1DM患者因停用Ins诱发DKA,继而因严重高血糖和渗透性利尿使体液大量丢失,最终因重度脱水、酮酸中毒和高渗导致昏迷和循环衰竭。如此显著的高血糖、高渗透压(粗算其入院时渗透压在470mmol/L以上)、严重酸中毒病例临床上尚属罕见。患者入院后,家属多次要求放弃抢救,但终因积极救治而转危为安,最终痊愈出院。总结对该患成功救治的经验结合文献复习,笔者有以下体会。

    2.1  快补液、缓解高渗  患者入院时突出的问题是休克和昏迷,其主要机制是血容量不足和高渗,因此扩容是关键。患者入科后即以多个通道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平衡盐液,其速度达到4h 4000ml,10h 8000ml,24h 12000ml。随着快速大量补液,患者浓缩的血液得以稀释,循环障碍得到改善,有效地阻断了低灌注和严重高渗状态对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补液6000ml即停用了升压药。此后虽然意识好转,酸中毒减轻,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但血Na+、血Cl-居高不下,对此及时调整输液方案,减少含Na+、含Cl-液体而增加葡萄糖和其他营养液的输入,之后又及时采用了经胃管消化道补水的方法,终于在酸中毒恢复的同时血Na+、血Cl-降至正常,高渗状态得以纠正。

    2.2  缓降糖,严防低钾、脑水肿  近年来虽然强烈推荐DKA的小剂量Ins疗法[1],但临床上DKA治疗中Ins的用量仍然偏大,由此导致的低血糖、低钾、脑水肿等屡见不鲜。针对该患血糖极高、严重高渗、又为T1DM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的情况,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引起脑水肿和低血钾,笔者一开始即以0.06u/(kg·h)的较小剂量用胰岛素泵精确输入。随着大量补液及周围循环改善后Ins的有效吸收和利用使患者的血糖得以平稳下降,24h即恢复到8.8mmol/L,血酮也从入院时的4.6mmol/L下降到0.2mmol/L,整个抢救过程中既没有发生低血糖也没有出现较大的血糖波动,彰显了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治疗中的优势,临床上应积极使用。

    2.3  大胆补钾,防止低血钾意外  该患入院时在严重酸中毒、严重高渗、且血容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血K+仅为2.6mmol/L,提示体内重度缺钾。若大量补液而轻视补钾则极易因严重的低钾血症导致心脏骤停。为此,于补液的同时即在心电监护下大量补钾,12h静脉补KCl 10.5g,24h达到18g。尽管以如此速度静脉补钾,在抢救前期患者的血钾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在酸中毒和高渗基本纠正的第5日末,虽已补钾36.5g,然其血钾仍在正常低值。

    2.4  适时补糖,逆转酮症  DKA治疗的主要目标不是恢复血糖至正常水平,而是尽快纠正酮症酸中毒状态。因此当监测患者血糖<16mmol/L时及时加用含糖液体,这样既有利于保证Ins的持续输入以限制脂肪分解而逆转酮症[2],同时也减少了NaCl溶液的输入,起到了缓解高渗的作用。

    2.5  慎补碱,避免失误  由于DKA的基础是酮酸生成过多而非HCO-3损失过多,故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应用Ins抑制酮体生成、促进酮体氧化,且酮体氧化后产生HCO-3可使酸中毒自行纠正。盲目补碱常可导致DKA患者死亡。因为NaHCO3会导致血钾过低,反常性脑脊液pH降低,钠负荷过多,反应性碱中毒以及可使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上升、血氧分离曲线左移而加重组织缺氧,引起脑水肿[3]。因此DKA治疗切忌盲目补碱。目前的观点是除非pH<6.9[3],有严重的高钾,休克难以纠正等,否则不予补碱。本例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通过积极扩容,持续小剂量Ins并适时补糖等措施,血pH逐渐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潘长玉(主译).Joslin s Diabetes Mellitus,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6-931.

2 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5-75.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52-858.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474医院内分泌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