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PICC在新生儿监护室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新生儿病情危重禁食期间,必须使用高渗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开放静脉是其主要医疗手段之一。现我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自2007年开展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容易固定、护理难度小、能长期保留、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早产儿;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

新生儿病情危重禁食期间,必须使用高渗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开放静脉是其主要医疗手段之一。现我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自2007年开展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容易固定、护理难度小、能长期保留、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1],保证了静脉营养的输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病例简介

    1例男性患儿,26周,0.97kg,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需长期行静脉高营养,而患儿静脉显露不清,经反复血管评估后,取肘正中浅表静脉行PICC术,保证了术后静脉高营养的输入,患儿于35天营养状态良好拔管出院。

  2  置管方法

    备BD公司生产的1.9 Fr PICC包。将患儿置于辐射式抢救台上,测量穿刺长度(病人手臂外展90°,从预刺点开始,沿静脉行经至右胸锁关节,然后下至第三肋间的长度即为插管长度)。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以0.5%活力碘局部消毒整个肢体,常规铺巾,先将导管剪至所需要的长度,持导入针以30°角进针,见回血送导入鞘,继而送导管至预定长度 ,退出并撕裂穿刺针套,然后接肝素帽,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备用,最后用3M无菌透明固定贴覆盖穿刺口。拍摄胸片,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详细了解病情,制定护理方案,穿刺部位皮肤及静脉有无损伤,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的数值;仔细测量置管长度。对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并发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药品及物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向患者或家属讲明置管的重要性与并发症,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签订手术同意书。

    3.2  术中护理  早产儿抵抗力弱,防御功能差,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营养状态差,应严格无菌操作。手术中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避免患儿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导管。

    3.3  术后护理

    3.3.1  做好X线定位检查  术后X线定位检查很重要,如导管插入过深达到心房入口处,输入液体后易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心脏骤停,因此,插管后不能立即补液。

    3.3.2  防止并发症  使用PICC期间,监测体温,1次/4h。每10天行导管内液培养1次,拔管后行导管尖端培养。因新生儿皮肤抵抗力较差,敷贴的透气和透湿功能有限,而且毛囊、皮脂腺的细菌会逐渐移到穿刺点而引起感染,因此定期消毒,更换无菌敷贴,保证创面洁净尤为重要。于PICC术后24h按照无菌伤口换药流程更换敷贴,此后间隔3天或敷贴出现卷边时更换,更换时沿导管方向向上揭开敷料以免导管拔出。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在无菌原则上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贴上敷料。并每周更换肝素帽2次。

    3.3.3  导管维护  静脉高营养液内有脂肪乳类粘稠大分子物质,易引起导管堵塞;加之患儿易哭闹,静脉压力升高,血液回流,更易引起导管堵塞。因此,每6h以淡肝素液(10u/ml)2~5ml冲管1次,封管时注意正压封管;静脉营养液以微量泵输入。

    3.3.4  做好交接班工作  术后除床旁交班外,还应该做好护理记录,内容包括:插管长度、病人上臂中段臂围、穿刺时情况、手臂有无肿胀、导管有无脱落、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均应做好动态记录,必要是报告医生,在无菌条件下拔管。

    3.3.5  拔管护理  当病人停止输液或出现其他情况需要拔管时,应按插管时的体位轻缓拔出导管,注意不要用力过度,防止导管断裂。拔管后24h内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按压10min(或根据患儿凝血情况调整),并检查导管长度及完整性。

  4  小结

    PICC较其他外周静脉穿刺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面小,不需要麻醉,感染机会小,留置时间长,耐高渗,维护方便等特点,得到充分肯定。PICC导管置于中心静脉,中心静脉血流量大,可快速输入液体为危重患儿赢得抢救时间。PICC置管不易渗漏,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反复穿刺次数,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因此在早产儿的抢救及治疗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焕馨,罗爱明,高薇薇.PICC在新生儿监护室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5,4(44):77.

2 孙健.浅谈PICC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中的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7,20(11):38.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1 400042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坪医院儿科 2 重庆,重庆市人和医院内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