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93。结论咪唑斯汀(皿治林)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确实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2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关键词】荨麻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开放的方法共观察75例,疗程4周,4级评分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93.3%,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临床疗效明显增高。不良反应13例(17.3%),大多表现轻可自行缓解,较重的不良反应1例(1.3%),给予停药对症对处理后缓解。结论  咪唑斯汀(皿治林)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确实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2代新型抗组胺药物。
   
  【关键词】  荨麻疹;慢性;抗组胺药;咪唑斯汀
   
  咪唑斯汀(mizolastine,商品名皿治林,Mizollen)是一种新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由法国圣德拉堡药物研制公司生产,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分装,为第2代抗组胺药,可以选择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具有抗过敏炎症介质的特性,是一种新型的抗组胺药。江汉油田广华地区2003年3月~2005年2月采用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年龄>12岁,性别不限,确诊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风团发作,病程≥6周;4周内未服用过息斯敏和(或)皮质类固醇治疗,3天内未服用其他抗组胺药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无严重心、肺、肝、肾、胃等器官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个月内未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无抗组胺药过敏史。不包括胆碱能性荨麻疹和皮肤划痕征。共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75例,男32例,年龄14~79岁,平均33.5岁病程;女43例,年龄16~70岁,平均39.2岁。病程6周~20年。75例病例平均年龄36.8岁,平均病程26.9个月。

  1.2  服药方法  咪唑斯汀10mg,每日晚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28天,于第7、14、28天观察疗效及安全性。

  1.3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见表1。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瘙痒、风团数量和风团大小,按4级评分法记分,上述3项评分相加为总分。同时应用100mm视觉模拟标尺法观察治疗前后瘙痒程度,患者自我评价瘙痒程度0~100(无瘙痒至严重不适)。

  表1  慢性荨麻疹患者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分值(略)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根据治疗前(D0),治疗后第7天(D7)、第14天(D14)及第28天(D28)的总积分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如果治疗后积分大于治疗前积分时SSRI定为0。根据SSRI评价总体疗效。标准为SSRI<0.2为无效;0.2≤SSRI<0.6为有效;0.6≤SSRI<0.9为显效;SSRI≥0.9为痊愈。以痊愈加显效计算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

  1.6  安全性评价  患者复诊时通过询问、体检发现不良反应,并对其严重程度按轻、中、重度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判断其不良反应与服药的相关性,按肯定无关、无法评价、可能无关、可能有关、肯定有关评价。记录对不良反应采取的措施及转归。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全部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疗效  主要观察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后7天、14天、28天,患者的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及症状平均总分值分别明显低于治疗前;而且14天后的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及症状总平均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后7天;28天后的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及症状总平均分值低于治疗后14天。疗效统计见表2。治疗7天后与14天后及28天后的痊愈率比较,χ2分别为17.268374和34.615385,两者P均<0.01;有效率比较χ2分别为17.087063和27.428873,两者P均<0.01,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说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痊愈率、有效率明显增加。

  表2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略)

  2.2  不良反应  发生不良反应的总数为13例,其中轻度嗜睡9例,中度嗜睡1例,中度口干并鼻腔内轻度干痛1例,轻度胸闷、乏力1例,重度腹泻1例。1例重度不良反应(腹泻)患者为女性,60岁,服药后1天腹痛、腹泻十余次,于服药3日中断治疗观察,给予中成药枫蓼肠胃康颗粒(海南轻骑海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生产)对症处理,于第5日腹泻停止。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瘙痒性皮肤病,因其病程长(≥6周),病因常不明确,发病无明显的规律而疗效不理想。

  咪唑斯汀是一种具双重作用(即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的第2代新型抗组胺药,它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可以减少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生成,抑制嗜碱粒细胞表面CD63的表达[1]。Pichat[2]所做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咪唑斯汀可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发的鼠爪水肿反应,表明咪唑斯汀可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5—脂氧合酶途径的抑制作用而发挥抗炎症活性,使咪唑斯汀具有双重抗过敏机制,从而控制了过敏反应速发相和迟发相全过程。咪唑斯汀很难通过血脑屏障[3],故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大多表现为轻、中度,可自行缓解。咪唑斯汀无抗胆碱能、抗肾上腺素能和抗5—羟色胺能的作用[4],所以很少出现胃肠道反应。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每日服药10mg能维持24h,长期服药无药物蓄积现象。故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很有效的。以上咪唑斯汀治疗75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7天、14天、28天的痊愈率各为24.0%、57.3%、72.0%,有效率各为49.3%、85.3%、93.3%;表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要足够的疗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以上治疗观察中,轻、中度不良反应12例(16%),全部自行缓解,不影响疗程,重度反应1例(1.3%),轻、中度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92.3%(12/13),重度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7.7%(1/13),重度反应1例为腹泻,其发生机制不明,尚需在今后临床应用中注意观察总结。轻、中度不良反应中,嗜睡发生共10例次(13.3%),占全部不良反应的76.9%(10/13),因此晚间服药较适宜,从事高空作业、驾驶、危险操作的患者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咪唑斯汀(皿治林)是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理想、安全、方便、有效的口服用药。

  【参考文献】

  1  蔡林,张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试验.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43.

  2  Pichat P, Angel I, Arbilla S.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mizolastin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n arachidonic acid-induced Cutaneous reaction in the rat. Arzneimittel for schung,1998,48:173-178.

  3  Lee EE, Maibach HI. Treatment of urticaria. An evaluation of antihistamines. Am J Clin Dermatol,2002,2(1):27-32.

  4  Simons FE, Mizolastine: antihistaminic activity from preclinical date to clinical evaluation.Clin Exp Allergy,1999,29(suppl):3-8.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433124 湖北潜江,江汉油田中心医院

 

作者: 殷坤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