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雷公藤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又名断肠草、黄藤根、南蛇根、菜虫药等,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由于其毒性颇大,过去临床应用受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发现该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点击显示 收起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又名断肠草、黄藤根、南蛇根、菜虫药等,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祖国医学早有记载。由于其毒性颇大,过去临床应用受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发现该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一些研究人员尚对其药理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的奥秘,推动了临床应用向前发展。现将其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及实验室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应用

  1.1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功能失调之疾患,由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导致关节疼痛、紫癜、肢端动脉痉挛症、肝脾肿大、肾病性水肿等症,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不少潜心医学事业的学者为此寻找有效的药物进行研究。秦万章教授采用雷公藤制剂(糖浆、片剂、冲剂、合剂)治疗各型红斑狼疮取得明显疗效,10余年来观察了1080例各种类型的红斑狼疮,主要为用雷公藤糖浆、片剂和冲剂,每天总量相当于雷公藤生药30~45g。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内脑损坏有程度不同的恢复,实验室检查改善,免疫指标(LE细胞、ANA、RF因子、免疫球蛋白、TB细胞功能)好转。秦教授于1982年系统报道了103例的临床治疗效果[1],总有效率达93%。1984年,薛筑云等[2]用雷公藤溶液40ml/d和总甙片1~1.5mg/(kg·d),治疗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总有效率达71%(15/21),显效率43%(9/21)。治疗后低热、乏力、关节痛、脱发、皮疹等症状、体征相继好转或消失,体力和食欲增强。实验室检查血沉、尿蛋白、血小板、抗核抗体、补体诸值相继改善或恢复正常。中国医学科学院雷公藤研究组[3]曾用雷公藤总甙治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共16例,显效2例,有效14例,日服量1~1.5g/kg,显效时间约1个月左右。

  1.2  红皮症  该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皮肤病。由于致病因素较多,治疗困难。靳培英[4]1986年报道中国医科院皮肤研究所1975~1985年门诊诊治40例红皮症患者,所用雷公藤为其去皮根的木质部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40ml,相当于生药20g,制剂有液体和片剂。液体用量20ml、2次/d,片剂2片、4次/d。应用雷公藤治疗红皮症疗效令人满意。痊愈31例(77.5%)、显效8例(20.0%)、无效1例(2.5%)。痊愈与基础疾患密切相关。对继发于湿疹类疾患的红皮症治愈率达100%(8/8),其次是继发于银屑病的红皮症为85.7%(18/21)。而继发于毛发红糠疹与蕈样肉芽肿的红皮症只有显效,而无治愈。雷公藤治疗本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如抗感染及免疫抑制作用)。

  1.3  天疱疮  天疱疮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既往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预后明显改观,但长期应用会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出血和继发感染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翁孟武等[5]1991年报道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病研究所应用雷公藤糖浆(1g生药/ml、15ml、3次/d)和雷公藤糖浆加少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本病21例,并与单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33例进行对照,证明雷公藤制剂能长期、有效地控制病情,且毒副作用小。该所的研究还进一步表明,雷公藤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及B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

  1.4  麻风反应  麻风反应给患者增加了很大痛苦,尤其是神经痛。为减轻其痛苦、治愈该病,福建、江苏雷公藤研究协作组[6]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先后用雷公藤总碱、盐酸总碱和煎剂治疗了2000余例麻风反应,获得良效,有效率达90%左右。在使用的3种制剂中,以煎剂疗效最为显著,总碱疗效不佳。推测总碱不是雷公藤主要的有效成分。冯壁[7]总结了江苏泰兴滨江医院应用雷公藤总甙片[1.2~2.0mg/(kg·d)]治疗麻风反应50例,总有效率达98%。神经痛平均见效时间为1.8天,消退时间13天。结节性红斑平均见效时间1天,消退时间5.2天。Ⅰ型反应的皮损充血水肿平均见效时间为3.9天,消退时间30天。他们认为,雷公藤是目前治疗麻风反应的理想药物。关育珍[8]在对4例麻风病严重的多发性神经痛采用雷公藤总甙片(10mg/片,40~60mg/d)治疗后认为,该药是麻风反应神经痛的有效治疗药物。

  1.5  银屑病  银屑病目前认为属免疫功能异常性疾患,实验室检查常发现免疫复合物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补体降低,血沉加快,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补体C抑制剂调控失调,尿17-羟、17-酮降低等。吴文媛等[9]应用雷公藤糖浆(10~15ml、3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银屑病190例,基本痊愈52例(27.4%),显效67例(35.3%),有效53例(27.9%),无效18例(9.5%),总有效率达90.5%,疗效十分满意。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抗感染和调节免疫功能而发挥的。应用雷公藤治疗本病,刘西珍[10]和中国医科院皮研所亦曾做过观察报道。刘氏治疗 3例关节病型银屑病,使用的是酊剂(半斤生药加49°白酒1000ml,开始日服6ml,以后每日服20ml)和片剂(每片含生药4.05g、每日4~9片),服药1日~3个月不等,均出现皮损消退、关节痛消失,并可以行走或参加轻微劳动。中科院皮研所观察5例,显效4例,有效1例。李淑玲[11]用维胺脂联合雷公藤片剂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5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效率达91.0%。

  1.6  高丙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该病以复发性下肢紫癜、血沉增快,多株峰高丙球蛋白血症为特征。既往多采用苯丁酸氮芥和皮质激素治疗,但前者不能改善蛋白电泳异常,后者疗效又欠佳。顾元[12]应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量20mg,3次/d,维持量10mg,3次/d)治疗了2例高丙球蛋白血症性紫癜,发现皮疹消退快(1周后),坚持维持量,病情稳定,且实验室检查趋于正常。其作用机理推测是雷公藤多甙具有显著的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减少了异常蛋白的生成,从而达到减少和停止了对血管的损害,控制紫癜的发生。

  1.7  斑秃  斑秃的产生中医认为与肝肾亏损,气血不和,气滞血瘀,风热血燥有关。向熙等[13]利用雷公藤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消肿散结之功效,辅以首乌养血益肝,固精补肾,制成雷公藤合剂(1ml含雷公藤生药1g,10ml、3次/d,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斑秃25例,3例痊愈(占12%),显效10例(占40%),有效8例(占32%),无效4例(占16%),总有效率达84%。笔者从25例患者治疗前具有免疫功能偏低、免疫球蛋白异常、自身抗体阳性等免疫功能紊乱在治疗后获得好转的事实出发,认为雷公藤合剂治疗斑秃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起作用。

  1.8  其他  中国医科院皮研所雷公藤研究组[3]对雷公藤的临床运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他们用其总甙片(1~1.5mg/kg、2~3次/d,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了200例各种皮肤病,包括Sweet综合征、变应性血管炎、湿疹、多形性红斑、Behcet’s综合征、红皮症及关节病型银屑病、痒疹等,疗效确切,显效149例(74.5%),有效46例(23.0%),无效5例(2.5%),而且见效快,无皮质类固醇激素之毒副作用,尤其对于某些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有依赖、抗药及禁忌的患者更为适用。秦万章教授[14]曾用雷公藤制剂口服治疗皮肌炎、白塞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疗效较满意;沈宏等[15]运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1例皮下结节病,开始20mg,3次/d,服30天,以后服10mg,3次/d,服15天,症状全部消失,未见复发。近几年我科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雷公藤片剂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SLE、天疱疮等变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200多例,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雷公藤多甙片(黄石飞云制药公司生产,10mg/片)按1~1.5mg/(kg·d)分3次口服,减少了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缩短了病程,症状消除快,激素维持量小,反弹病例减少。由于掌握了雷公藤用量及适应证,到目前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  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现代药物化学认为,雷公藤的去皮根含有定碱、灵碱、晋碱、春碱、增碱5种生物碱及雷公藤甲素、羟内脂、羰内脂、南蛇莼醇、卫矛醇、甙、色素、松脂状物,单宁、黄酮、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化合物[16]。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雷公藤有抗感染、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雷公藤素甲有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体外试验时人鼻咽癌ED50为10-3~10-4mg/ml,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借助于14-β-羟基使9,11—环氧开环加强亲核攻击。

  雷公藤羟内脂和羟内脂动物实验证明有抗白血病及抗癌活性。

  蚌埠医学院皮肤病学教研组钱起丰、高玉祥[17]用雷公藤总甙对豚鼠变应性及毒性接触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它能抑制炎症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大白鼠血浆中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明显下降,并有阻断组胺、5—羟色胺对豚鼠离体回肠的作用等,上述多方面抗感染作用不是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本身亦无糖皮质激素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总甙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E花环形成。

  3  毒副作用

  雷公藤的毒副作用是多方面的,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胃肠道、淋巴细胞、造血系统以及生殖与内分泌系统。其主要作用机理一是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二是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脑、小脑及脊髓的损害[16],具体表现有,(1)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穿孔,胃出血。(2)心:出血与坏死。(3)肝:出血与坏死,隐匿性肝病加剧[18]。(4)肾:张景政[19]报道,在临床应用的44例中,有4例发生毒反应,出现少尿及氮质血症,血尿素氮、血肌酐均见明显增高,尿蛋白(+++),并有颗粒管型。(5)月经:紊乱、闭经。(6)皮肤:出现黄褐斑、脱发。(7)血象:白细胞减少。(8)其他:男性出现乳房增大。

  【参考文献】

  1  秦万章.雷公藤治疗10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15(3):141-143.

  2  薛筑云.雷公藤治疗21例SLE.中华皮肤科杂志,1984,17(3):201-202.

  3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雷公藤研究组.雷公藤总甙治疗某些皮肤病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15(4):199-200.

  4  靳培英.雷公藤治疗红皮病40例的评价.临床皮肤科杂志,1986,4:180-181.

  5  翁盂武,朱晓红.雷公藤治疗天疱疮及其机理探讨.临床皮肤科杂志,1991,5:232-235.

  6  福建、江苏雷公藤研究协作组.雷公藤帛2剂治疗麻风反应临床初试观察报告.皮肤病防治研究通讯,1974,3:219-224.

  7  冯壁.雷公藤总甙治疗麻风反应50例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1985,4:211.

  8  关育珍.雷公藤总甙治疗麻风反应神经痛.中华皮肤科杂志,1986,19(4):217-219.

  9  吴文缓.雷公藤糖浆治疗109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其机理探讨.中华皮肤性病杂志,1991,5(1):27.

  10  刘西珍.雷公藤治疗关节病性银屑病三例报告.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15(1):29-30.

  11  李淑珍.维胺酯和雷公藤治疗银屑病108例.皮肤病与性病学杂志,2004,26(20):14.

  12  顾元.雷公藤多甙治愈2例高丙球蛋白血症性紫癜.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1:15.

  13  向熙瑞.雷公藤合剂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杂志,1991,5(1):30.

  14  秦万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2:91.

  15  沈宏.雷公藤治愈一例皮下结节病.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4):231.

  16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469-2470.

  17  钱起丰.雷公藤对豚鼠变应性及毒性、接触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18(1):2-4.

  18  陈长渠.雷公藤所致隐匿性肝病加剧一例报告.中华皮肤科杂志,1983,16(4):265.

  19  张景政.雷公藤的肾毒作用4例报告.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18(4):231-232.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655000 云南曲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作者: 卢凤艳,李瑞云,张朝栋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