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改良阑尾切口缝合120例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阑尾切口的缝合,临床上按层次以丝线5层缝合为主,术中操作及缝合技术不当,常造成术后不良反应和炎症肿块形成。笔者近年来采用改良阑尾切口缝合120例,只缝合2层,效果满意,临床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适应证:急性阑尾炎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90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6例,阑尾周围脓肿......

点击显示 收起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阑尾切口的缝合,临床上按层次以丝线5层缝合为主,术中操作及缝合技术不当,常造成术后不良反应和炎症肿块形成。笔者近年来采用改良阑尾切口缝合120例,只缝合2层,效果满意,临床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男女之比3∶2,其中最小年龄5岁,最大79岁,平均41岁。适应证:急性阑尾炎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90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6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其中斜切口109例,占90.8%,直切口和腹直肌外缘切口11例,占9.2%。
   
  1.2 改良缝合方法 腹膜用1号丝线连续或间断褥式缝合后,切口推开充分暴露,用甲硝唑或庆大霉素反复冲洗创口,清除脂肪颗粒和纱布屑等异物,用角针穿4号丝线由切口边缘内侧约0.5~0.8cm(根据脂肪厚薄)外进针,穿透皮肤全层缝合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带少量肌内筋膜,由对侧相应部位从里向外出针,间断缝合,1针1线,暂不打结,待切口全部缝合完毕后(一般小切口只缝1针)再分别以切口对合打结在皮外。
   
  1.3 预后和结果 本组12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拆线后切口平整,无硬结和哆开现象,随访1~2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 讨论
    
  阑尾切除术,传统的缝合按解剖层次需要5层,致使切口结扎线头多,局部反应明显,术后几天内总有摞紧的感觉,不敢把腰挺直。由于结扎线远侧的组织内局部血循环障碍,无活力组织增多,而使多核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局部数量减少,抗感染免疫效应降低。分层缝合又易留有死腔,渗出液、血凝块、脂肪颗粒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1] 。Eiech报道,创口内一个松脱的线结或结扎一小片组织,则引起感染需要的细菌量进一步增多。创口内存在无活力肌肉或同时有异物存留者,可使厌氧菌毒力增加14倍至万倍。
   
  据文献报道,阑尾切除后1个月~15年内可形成炎性包块,多在40天~2年内发生 [2] 。表现为切口处出现肿块,质地硬,轻触痛,无波动,直径4~6cm,皮色正常,无全身症状。病理检查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中心常含有丝线头、纱布屑等异物 [3]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和炎性肿块。除术中手术操作粗暴,无菌观念不强,组织损伤严重外,每层缝合的多个线头存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近年来采用改良阑尾切口二层缝合法120例,未见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崩开和切口疝,局部无炎性肿块。临床体会有以下优点:(1)切口缝合简单、迅速、省时;(2)各层组织接触紧密不留死腔;(3)切口内无线结、血液循环好、愈合快;(4)拆线后切口内无缝线和线结残留;(5)对位整齐,切口平整。改良阑尾切口缝合既消除了切口迟发感染的因素,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建立及抗生素的渗入,又保证了切口预后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切口感染,崩裂哆开、切口疝及炎性肿块发生,确实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祖荀.腹部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61-66.
   
  2 杨维良,徐均茹,陈淑范.阑尾切除术后炎症性肿块.黑龙江医学,1998,1:41.
   
  3 吴戚中,黄耀权.腹部外科实践,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58.

  (编辑一 凡)

  作者单位:157300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中医院
   
       157000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作者: 刘景林 陈文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