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7期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污染针具刺伤6例的紧急处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我院近年来6例工作人员被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针具刺伤后紧急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被预防针刺伤的医护人员在反复挤压伤口、反复局部消毒后尽可能早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周后注射乙肝疫苗。被丙肝病人针具刺伤后注射胸腺肽注射液。结果立即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胸腺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我院近年来6例工作人员被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针具刺伤后紧急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被预防针刺伤的医护人员在反复挤压伤口、反复局部消毒后尽可能早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周后注射乙肝疫苗。被丙肝病人针具刺伤后注射胸腺肽注射液。结果  立即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胸腺肽,其能随时中和进入血液的HBV、HCV病毒,是迅速有效的人工被动免疫;HBV进入肝细胞大量复制前即刺激人体产生抗-HBs形成主动免疫,清除HBV。结论  此种处理方法是有效、可靠的,说明乙肝免疫球蛋白、胸腺肽与乙肝疫苗及时实施序贯注射是有效保护该类伤者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污染;刺伤;紧急处理
   
    感染科及手术室工作人员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高风险人群,常因被HBV、HCV污染的针具、器械刺伤而受到感染的威胁,近期此类报道较多见,在工作中正确处理此类意外伤害,使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受到感染,对于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近年来6例工作人员被HBV、HCV污染针具刺伤后紧急处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例中外科医师2例,感染科医护人员4例。被感染过程:2例外科医师均是在给血液HBVM呈“大三阳”患者做手术过程中,不慎被缝合针刺伤手指,并有出血;2例护士在给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被注射针头刺伤手指,伤口较深并有出血;1例护士在给乙肝患者注射治疗过程中,针头穿透其小手指,伤口出血较多;1例护士在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被注射针头刺入手掌,伤口较深并有出血。处理方法:(1)迅速挤压被刺伤手指及伤口,由周围向伤口处反复挤压,尽可能多的挤压出血液。(2)安尔碘反复局部消毒,流动水龙头下持续冲洗穿刺部位2min。(3)尽可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6例中3例当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3例第2天注射。(4)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周后,注射1个疗程乙肝疫苗(10μg,肌注,按0、1、2程序);丙肝病人针头刺伤者尽快注射胸腺肽注射液。

  1.2  结果  6例伤者在上述处理后,分别于40天及6个月时检查肝功、HBVM、HBV-DNA、HCV、HCV-RNA。40天时仅1例血抗-HBs(+),6个月均出现抗-HBs,1例伴抗-HBc(+)。6例肝功均正常。

  2  讨论

  HBV、HCV主要经过血液途径传播,含10cps/ml HBV、HCV的血液足以使人体感染,因此受HBV污染针头刺伤威胁很大。我们的处理措施及其机制是:刺伤后迅速由周围向伤口处反复挤压,挤出局部血液,流动水下持续冲洗,减少进入体内病毒量,安尔碘能迅速杀死HBV、HCV,在病毒聚集局部尚未扩散前,尽量杀死。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用完的针头应该套针帽,避免刺伤。立即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胸腺肽,其能随时中和进入血液的HBV、HCV病毒,是迅速有效的人工被动免疫。1周后注射乙肝疫苗,其机制:(1)避免过早注射乙肝疫苗,其可中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使二者均失去应有作用;(2)HBV进入肝细胞大量复制前即刺激人体产生抗-HBs形成主动免疫,清除HBV。6例受污染者处理结果表明,上述处理方法是有效、可靠的,说明乙肝免疫球蛋白、胸腺肽与乙肝疫苗及时实施序贯注射是有效保护该类伤者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 730046 甘肃兰州,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

  (编辑:乔  晓)

作者: 苏萍李惠新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