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1期

以胸内脏器伤为主的多发伤早期处理和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以胸内脏器伤为主的多发伤早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年51例以胸内脏器伤为主的多发伤。肺挫伤35例(其中双肺挫伤5例),气管损伤1例,主动脉破裂2例,心脏挫伤10例。合并一侧肋骨骨折34例,双侧肋骨骨折9例(其中浮动胸壁3例),共损伤肋骨153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胸内脏器伤为主的多发伤早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年51例以胸内脏器伤为主的多发伤。男33例,女18例,年龄3~89岁,其中20~50岁41例。车祸撞击伤34例,挤压伤3例,坠落伤9例,刀刺伤5例。肺挫伤35例(其中双肺挫伤5例),气管损伤1例,主动脉破裂2例,心脏挫伤10例。合并一侧肋骨骨折34例,双侧肋骨骨折9例(其中浮动胸壁3例),共损伤肋骨153根。伴血气胸35例(其中双侧血气胸3例),合并颅脑伤7例,腹腔脏器15例(其中1例腹主动脉破裂),脊柱伤5例,长骨骨折12例,腹膜后血肿3例,骨盆骨折4例,泌尿系损伤5例,发生休克31例(占60.8%)。穿透性胸伤中,肺裂伤伴膈肌裂伤2例,心包伤并肋间血管破裂1例,心包伤伴脾破裂1例,心脏穿透伤并左股动脉破裂1例,均合并血气胸和休克。51例中,2处伤27例,3处伤14例,4处伤3例,5处伤6例,6处伤1例,共144处伤,损伤脏器81个。ISS:16~24分9例,25~50分34例,51~75分8例。结果  7例入院后6h内死亡,ISS均在51~75分(占87.5%),死亡率13.7%。结论  理想结果依赖于早期迅速诊断与正确处理和治疗,确定应用液体的量和质以维持合适循环容量。

  【关键词】  胸内脏器伤;多发伤;诊断治疗
   
  胸内脏器损伤(含心肌挫伤、肺挫伤或裂伤、气管损伤、胸骨骨折、胸主动脉破裂)伴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是一类致死性损伤,其早期处理和治疗面临挑战。回顾性分析本院10年(1990~2000年)收治405例胸部伤,其中以胸内脏器伤为主的多发伤51例(占12.6%),就其早期诊治进行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3~89岁,其中20~50岁41例。致伤原因:车祸撞击伤34例,挤压伤3例,坠落伤9例,刀刺伤5例。闭合伤中,肺挫伤35例(其中双肺挫伤5例),心脏挫伤10例,气管损伤伴纵隔气肿1例,主动脉破裂2例。合并一侧肋骨骨折34例,双侧肋骨骨折9例(其中浮动胸壁3例),共损伤肋骨153根。伴血气胸35例(其中双侧血气胸3例)。合并颅脑伤7例,腹腔脏器伤15例(其中一侧腹主动脉破裂),脊柱伤5例,骨盆骨折4例,腹膜后血肿3例。四肢长骨骨折12例,泌尿系损伤5例,发生休克31例(占60.8%),收缩压均<70mmHg。穿透胸伤中,肺裂伤或膈肌裂伤2例,心包伤并肋间血管破裂1例,心包伤并脾破裂1例。心脏穿透伤并左股动脉断裂1例,均合并休克。51例中,2处伤27例,3处伤14例,4处伤3例,5处伤6例,6处伤1例,共144处伤,损伤脏器81个。

  1.2  损伤严重度评分[1]  ISS:16~24分9例,25~50分34例,51~75分8例。

  1.3  手术方式  救治中行胸腔闭式引流30例,剖胸术10例,分别行肺裂伤修补,心包或心脏破裂修补,主动脉破裂修补,肋间血管破裂结扎,膈肌破裂修补术;剖腹术5例,行脾破裂切除或腹主动脉破裂修补,肝破裂修补术,开颅术2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长骨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或残缺肢体截肢术12例;3例并发早期ARDS,3例并发心源性休克。

  2  结果

  7例入院后6h内死亡,ISS均在51~75分(87.5%),死亡率13.7%(死于失血性休克或心源性休克2例,重度颅脑伤1例,主动脉破裂2例,心脏穿透伤并左股动脉破裂1例,气管损伤致呼吸道阻塞1例)。低于文献报道36.2%[2]。

  3  讨论

  3.1  早期诊断  含胸内脏器伤的多发伤以闭合性为多见,损伤为多发性、隐匿性,生理紊乱重和死亡率高,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损伤程度与撞击物理参数(撞击速度、能量、撞击力)和胸部动力学响应参数(变形速度,粘连响应)间存在正相关指数或对整函数关系。特别在活体条件下,撞击过程中,胸腔内压力不均匀,应力波相互叠加的部位出现“应力集中”,引起胸腔内脏器损伤。在早期诊治中,特别是有胸廓损伤伴血气胸或并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掩盖胸内脏器伤或满足于早期X线胸片对肺损伤显示不清而忽视胸内脏器损伤。尤其是闭合性心脏伤,往往由于其他伤情掩盖或早期症状不明显,更易忽视。心脏损伤在非穿透性胸部伤中其准确发生率难以确定。Kaye报道为14%[3],本组10例占19.6%。由于早期缺少特异性诊断手段,其漏诊率高,本组早期漏诊8例(占80.0%),1例抗休克中心衰死亡,2例循环支持中发生心源性休克,经积极治疗而愈。本组肺挫伤早期漏诊9例占25.7%(9/35),其中3例大量输液,输血抗休克而发生ARDS。在严重胸部伤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治中,高度警惕胸内脏器伤存在。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对血气胸充分引流,循环相对稳定时,早期床旁拍X线片或行胸部CT检查[4],有助于对肺挫伤早期诊断。早期心电图连续监测,是诊断心肌损伤有效手段。往往心电图表现为ST-T段改变、心动过缓过速、心律失常等。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是一可行方法。血清肌酸激酶测定,对心肌损伤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在合并骨骼肌损伤时该酶也增高,故特异性受限制。近年来血清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诊断心肌挫伤中特异性高[5],是一可靠方法。

  3.2  早期处理  含胸内脏器伤的多发伤,能到达医院救治其伤情重,多伴循环不稳定或低氧血症。早期救治必须统一安排优先处理顺序。抗休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胸部撞击伤造成肺挫伤以出血、水肿和肺含水量增加,早期循环支持何种方式能补充适量液体而不增加肺含水量是其难点。我们选用高晶—高胶液即高渗盐/甘露醇复合液(HSM)。甘露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血液黏度下降,灭活羟自由基作用。本组18例肺挫伤的多发伤,用HSM早期循环支持,有效提高血压,减少机械通气应用,无一例发生ARDS。

  对有心肌挫伤的多发伤,因心肌储备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早期循环支持,易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源性休克,本组1例,入院时仅输注1000ml平衡液而致心源性休克。对此,在循环支持时,我们采用心肌正性药物辅助心脏功能,维持收缩压90~100mmHg,同时根据血压、脉搏、CVP、尿量随时调整输液量和质。

  对有明显脏器或部位损伤出血征象者,抗休克与手术应同步进行。有效止血是抗休克的重要手段。对胸腹腔均有出血,原则上先开腹,胸腔置管引流。对胸腹腔均有脏器伤大出血倾向,可同时开胸开腹手术。本组6例均在收缩压70~90mmHg时,行全麻开胸或开腹手术。有效控制出血,达到抗休克目的。

  3.3  多发伤处理  以胸伤为主的多发伤,多伴有胸廓损伤、血气胸或肺内出血,特别是伴气管损伤,易影响呼吸功能或造成呼吸道梗阻。对有呼吸道梗阻征象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出呼吸道内积血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1例气管损伤,因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而死亡。对闭合性胸伤伴血气胸,立即行胸腔插管引流,85%可保守治愈[6]。本组血气胸30例,仅5例行剖胸手术(16.7%),其中2例急诊室剖胸。对穿透性胸伤伴血气胸或伴休克存在,应警惕,多需剖胸或剖腹手术。本组5例均行剖胸或剖腹手术。

  3.4  对合并颅脑伤处理  一般在胸腹伤处理之后进行。但颅内血肿出现脑疝时,应先开颅减压或两组同时进行。对四肢长骨骨折、脊柱骨折,在呼吸循环稳定后早期固定,现多采用内固定。

  【参考文献】

  1  Kuhne CA, Ruchholtz S, Kaiser GM, et al. Mortality in severely injured elderly trauma patients- When does age become a risk factor?  Wold J Surg,2005,Oct 15[Epub ahead of print] (Abstract).

  2  Adegboye VO, Ladipo JK, Brimmo IA, et al. Blunt chest trauma. Afr J M M Science,2002,31 (4): 315-320.

  3  Kaye  P. Myocardial contusion emergency investigation and diagnosis. J E Mergency Medicine,2002,19:8-10.

  4  Balei AE, Balci TA, Eren S, et al. Unilateral post- traumatic pulmonary cotusion: finding of a review. Surg Today,2005,35 (3):205-210.

  5  Meier R, Van Griensven M, Pape HC, et al.  Effects of cardiac contusion in isolated perfused rat hearts. Shock, 2003,19 (2):123-126.

  6  Stahel PF, Schneider P, Buhr HJ, et al.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oracic trauma. Orthopade,2005,34 (9):865-879.

  (编辑:丁剑辉)

  作者单位: 400700 重庆,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北碚附院胸外科

        223212 江苏淮安,淮安市白马湖农场职工医院外科

 

作者: 陈琉,陈翔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