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3期

手术后精神障碍浅析(附4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手术后出现的精神障碍,在临床上较少见,笔者遇到4例,现将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73岁,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术前呈消耗体质,恐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肺功能不全,术后第5天出现不安,因输血感“红”而产生兴奋、多语、幻觉、幻视、错乱、妄想、震颤,经抗精神病药物及纠正心肺功能治疗,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手术后出现的精神障碍,在临床上较少见,笔者遇到4例,现将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73岁,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术前呈消耗体质,恐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肺功能不全,术后第5天出现不安,因输血感“红”而产生兴奋、多语、幻觉、幻视、错乱、妄想、震颤,经抗精神病药物及纠正心肺功能治疗,术后10天症状渐消失。例2:患者,女,31岁,因腹腔巨大包块疑恶性,行剖腹探查时不慎脾静脉破裂大出血,输血2000ml,同时行脾切除、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术后昏睡,醒后出现抑郁情感不稳,手足抽搐,思维不连贯,自语,经纠正低钙血症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现仍处于抑郁中、思维贫乏、自语至今已7年。例3:患者,女,45例,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术前贫血、多疑、焦虑,术后渐出现妄想、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经专科治疗3个月后症状渐减轻。例4:患者,男,50岁,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大,行门奇断流术,术后3天渐出现易躁易怒、悲伤、失眠、妄想、幻觉、头痛、无力、疲倦、震颤、迷信、自以为神、绝食、绝药等精神分裂症状,术后1年衰竭而死亡。

    2  讨论

    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中所述及的症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的记忆过程出现了障碍,使条件化的恐惧反应难于抑制或过分抑制所致[1]。这是关于其产生机制在神经生物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初步探讨。笔者查阅资料,根据临床特点认为手术后的精神障碍,是指在手术前有潜在因素(不包括遗传病史,4例均无),或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出现的急性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结合病例,分析病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2.1  病因  (1)精神因素:患者在术前对手术顾虑较重,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以及对脏器切除缺失感严重,加上手术创伤,术后反应,并发症刺激及术后考虑康复、工作、学习和家庭等因素而发生。(2)脑缺氧:由于手术时大出血、休克致脑血流量下降,或因麻醉、疼痛、心肺功能不全致血氧饱和度过低加重脑缺氧,甚至出现有些脑细胞不可逆损害,加重病情发作。(3)麻醉药物影响:手术过程及术后镇静、镇痛等药物抑制脑部活动而导致意识障碍,麻醉药蓄积、过量引起中毒性缺氧。(4)术前躯体状态差:本身疾病消耗、虚弱、贫血,原有慢性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脏器功能不全,使机体抵抗力下降。(5)手术过程中输液、出血、休克、暴露、损伤刺激等,相对于手术创伤进一步加重。(6)本身术前、中、后业已存在或将出现的发热、水电解质代谢障碍、酸碱失衡及内分泌异常等因素促成精神障碍发生。

    2.2  防治体会  (1)精神心理治疗:了解病人的思想、心理活动,使病人对手术治疗有信心、迫切愿望手术,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积极开展社会、家庭和个体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消除发病的潜在因素。(2)预防脑缺氧:掌握麻醉适宜药量,纠正躯体状态不良,减少创伤及刺激,始终在围手术期调整机体到最佳状态,是防治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的关键所在。(3)围手术期的躯体状态与精神障碍互为因果关系,互相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延误病情,延长病程,故要早期发现,早期防治。(4)有精神神经症状时,在躯体治疗的同时要分析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并尽量排除;适当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必要时请精神科专科会诊协同治疗,缩短病程,提高康复疗效。总之,外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应增加精神科知识,针对上述6点病因,纵观全局,在整个围手术期,以预防为主,提高治疗、康复效果,减少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谭红,施琪嘉.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应激原类型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6):376.

    (编辑:乔  晓)

    作者单位:  711700 陕西富平,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外科(△妇产科)
     陕西富平,富平县中医医院精神科

作者: 宋高伟 王彩娥 赵志宏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