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静脉型胡桃夹综合征3例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phenomenon),主要是左肾静脉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分叉处受压造成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的一种少见病,静脉型更为少见。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2例,左腰部有胀痛2例,不规则月经出血1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肾静脉近段受压迫,管腔狭窄,内径约4。血流超声显像(CDFI......

点击显示 收起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主要是左肾静脉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分叉处受压造成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的一种少见病,静脉型更为少见。1995~2005年我院收治3例,结合文献复习,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例中男2例,女1例。其中18岁1例,43岁1例,29岁1例。病程2个月~5年。肉眼血尿3例,直立性蛋白尿2例,查体:3例患者身材均瘦高,体温、血压均正常。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2例,左腰部有胀痛2例,不规则月经出血1例。查肝功、肾功正常。3例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 肾功能均正常;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
肾静脉近段受压迫,管腔狭窄,内径约4.8~5.6mm,近肾门处内径增宽,约17.0~21.0mm,其比值超过正常范围;血流超声显像(CDFI)示受压迫处左肾静脉内血流紊乱,流速增快。右肾静脉内径仅7.0~8.0mm。3例行膀胱镜检查见血尿从左输尿管口喷出。2例行CT检查,其中1例为双下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位于左侧;1例行血管造影,示下腔静脉异位于左侧。临床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1.2  手术方法  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全麻,经腹正中切口剑突至脐下约1~2cm;将横结肠及大网膜向上推开,小肠牵向右侧,在脊柱左侧切开后腹膜,游离后暴露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见生殖静脉跨过左肾静脉的上方,汇入畸形的下腔静脉内而不是汇入左肾静脉内,并压迫位于其下方的左肾静脉,受压远侧端扩张,直径约18.0~22.0mm。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分叉处夹角正常,下腔静脉在此处未见明显受压迫。游离生殖静脉后切断结扎,解除压迫。

  1.3  结果  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肉眼血尿于3天后减轻,5~9天完全消失,无继发出血,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术后6个月、9个月复查B超及CT三维血管重建,均示肾静脉血流通畅,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完全消失,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精索静脉曲张消失。

  2  讨论

  传统认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左肾静脉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压迫而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和(或)尿检查异常。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部分可以出现肾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可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及腰痛症状。本病好发于儿童及少年,多数患者为瘦长体型。本病由于左肾静脉受压造成肾静脉高压、肾淤血而出现血尿,严重者可造成失血性贫血。本病属少见病,静脉型更为少见,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本病的发现也有所增加,静脉型主要与血管异位有关,临床症状与动脉型胡桃夹综合征相似,因此,在诊断时要想到有静脉型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能。静脉型胡桃夹综合征手术更为简单,只要切断生殖静脉结扎便可,手术效果也极为理想。

  作者单位: 450052 河南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编辑:夏  琳)

作者: 赵高贤,管建云,张卫星,徐培元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