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牵引疗法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牵引疗法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近6年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牵引疗法和手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科治疗78例患者中,治愈5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效率为91。结论自拟牵引疗法和手法能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牵引疗法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近6年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牵引疗法和手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科治疗78例患者中,治愈5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效率为91.0%。结论  自拟牵引疗法和手法能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疗法;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可分为2型:侧突型和中央型。但根据病理结合CT、MRI检查结果又可分为4型:(1)膨隆型;(2)突出型;(3)脱垂游离型;(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1999~2004年期间,本理疗科采用牵引疗法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0.5岁;病程2天~12年。以双下肢疼痛或麻木为主者7例,以单侧性下肢疼痛或麻木为主者55例,有明显间歇跛行者9例,单纯腰部疼痛者4例。其中手术后复发者3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依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X线、CT、MRI)检查确诊。诊断要点:(1)病人有腰部扭伤或受寒着凉病史;(2)腰痛伴有患肢放射痛,多数沿坐骨神经区放射痛或麻木;(3)间歇性跛行;(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脊柱侧弯畸形、棘突旁压痛,多数压痛点在L4~5棘突旁,部分位于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脊柱活动度大,承重较大或活动较多的部位,因此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多发,发生率约占90%~96%[1]。

  1.3  治疗方法  首先,利用自动牵引床,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行骨盆及胸背的对抗牵拉。固定位置是下带:骨盆、髂脊;上带:肋下;重量约40~60kg,首先基础拉力约为30kg(每次加2.5~5.0kg),1周内最多不超过体重20%,一般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体质而适当定量,每次治疗30min,20次为1个疗程。然后施加手法:包括:(1)放松类手法:采用离心性推抚法、掌揉法、叩打法等反复在腰背及患肢施术。以达到放松肌肉、止痛的目的;反复操作20min。(2)复位手法:在上述手法施术后采用:①斜搬法:病人取侧卧位,上部腿自然屈曲,下部腿自然伸直,医者双肘屈曲,一手压住病人肩部,另一肘压住病人的臀前部,待病人腰部放松后,两肘分别向相反方向用力。②扭腰法:医者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扶住病人臀部,左推右拉来回扭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腰痛、坐骨神经痛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脊柱畸形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正常,能恢复正常工作;(2)好转:腰痛、坐骨神经痛部分减轻,脊柱畸形改善,直腿抬高有进步;(3)无效:症状体征功能无变化。

  2.2  疗效结果  治愈51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总效率为91.0%。1年内复发者11例,运用此法而获效,3例转手术治疗。最短治疗1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8岁,工人。主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4个月。患者于4个月前腰部在搬床时扭伤,伤后出现腰痛伴左下肢痛至小腿外侧,咳嗽时症状加重,走十几米路就腿痛难忍。经内服消炎痛、强的松等均无好转来我科。查体:腰椎侧弯畸形,脊柱呈“S”型,L4~5棘突旁左压痛明显,并向左下肢放射,左侧腰肌痉挛。腰后伸受限明显,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5°,右侧80°。左侧中拇趾背伸减弱,膝、跟腱反射正常。经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给予上述牵引与手法治疗20次痊愈。

  4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较一致地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髓核本身的物理化学变化,使椎间盘内压力增高,导致了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化学变化。近年来我们采用了牵引同时配合理疗、推拿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然而国内大量的医学文献报道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首先选择非手术治疗,其中主要为推拿、整复及牵引等综合治疗,其治愈率占85%以上[2]。

  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病机制之一[3]。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包内在平衡和外在平衡,其中肌肉、韧带软组织在维持脊柱力学平衡和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4]。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包括了外伤、过劳及寒冷潮湿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理疗及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椎间压力,突出的髓核还纳;破坏的纤维环修复;其次是促进受压神经根水肿及渗出吸收,防止粘连。通过腰椎牵引疗法有助于改善局部功能状态,缓解症状,因为牵引时可使椎间隙增大,后纵韧带紧张,椎间孔变大,减轻疼痛,再施加手法,包括放松手法与复位手法能纠正椎体移位,恢复腰椎内在平衡;缓解腰背部及下肢肌肉的紧张或痉挛,消除对神经和血管的不良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炎症反应物的吸收。

  为了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要指导病人采用正确的方法从床上起来,避免做弯腰、长期站立或上举物品等动作。尽管目前国内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但临床发现只要病人坚持治疗,在症状缓解期应注意减少刺激,避免寒冷和潮湿,避免劳累及腰部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参考文献】

  1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4.

  2  栾长业,李冬生.常见腰腿痛病与推拿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7.

  3  徐清东,郭文山.骶管注射及微力旋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颈腰痛杂志,2003,24(3):182.

  4  初宝成.推拿四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6例疗效分析.中华医学论坛,2004,8(3):98.

  作者单位: 523050 广东东莞,东莞市万江医院理疗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谢明花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